体外循环中低钠血症1例

摘 要:体外循环低钠血症

关键词:

体外循环在临床应用中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已经广泛应用于心外手术中。而低钠血症作为主要的离子代谢紊乱增加了治疗难度。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体外循环低钠血症1例有关资料,探讨了体外循环低钠血症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1.1 术前情况:患者,男,57岁,体重56.5 kg。患者于2007年9月8日因“突发心悸、气促8 h”到四会市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病”,经治疗候病情稳定,当日转入我院继续治疗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未予正规治疗。体检:T 37℃,P 8 bpm,R 20 bpm,Bp 17/61 mm Hg(1 mm Hg=0.1333 kPa),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律齐,偶闻早搏,主动脉瓣1、2区闻及全舒张期杂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主动脉瓣狭窄(轻度)合并关闭不全(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度);胸片:心胸比例(c/t)约0.67;冠脉造影:冠脉无明显狭窄。9月9日实验室检查:K 4.12 mmol/L,Na 141 mmol/L,总胆固醇5.27 mmol/L。术前用药情况:9月8日:狄高辛0.25 g,口服,3次/d,安体舒通20 mg,口服,3次/d,阿斯美2#,口服,3次/d,吉加片0.15 g,口服,1次/d,10% GS 250 ml加10%氯化钾8 ml加25%硫酸镁10 ml加胰岛素4 U,静脉滴注,1次/d,10% GS 100 ml加青霉素400 U,静脉滴注,1次/d。9月10日:雅施达4 mg,口服,1次/d,氢氯噻嗪片25 mg,口服,2次/d,肌苷片0.4 g,口服,3次/d,磷酸肌酸钠1 g,静脉滴注,1次/d。全部用药均于9月27日停用。期间K、Na变化见图1。

图1 K、Na变化1.2 体外循环:9月28日上午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采用Strocket 3体外循环机,西京DDmo—100 L膜肺,Terumo HC11s血液浓缩器。预充乳酸林格液(LRS)200 ml,25%硫酸镁10 ml,5%碳酸氢钠50 ml,20%甘露醇250 ml,机器中加入肝素60 mg,氢化泼尼松500 mg,抑肽酶300 kU。心肌保护采用主动脉切开,冠脉直接灌注10~15℃ 4:1(血:晶体)高钾(20 mmol/L)冷血停搏液,左右比为3:2,首次灌流量20 ml/kg,隔30 min半量低钾重复灌注一次,灌注压控制在140 mm Hg左右。转机中Medtronic监测仪连续无创监测SvO2,Hct,间歇抽血用i—STAT 行血气分析、电解质、Hct监测。开机前9:54,Na 110 mmol/L,K 5.6 mmol/L,Hct 32%。10:18开机,顺利停跳,11:43测 Na 111 mmol/L,K 4.2 mmol/L,Hct 21%,机器加入 K 1.0 g、碳酸氢钠(SB)50 ml,血浆200 ml,红细胞悬液400 ml,开始超滤。11:01测Na 113 mmol/L K 5.3 mmol/L,Hct 23%。11:13开放主动脉,自动复跳,机器加入红细胞悬液200 ml,12:01测Na 111 mmol/L,K 4.9 mmol/L,Hct 24%,血标本同时送检验科查血细胞分析和肾功能(Na 119.5 mmol/L,K 4.77 mmol/L,血糖12.28 mmol/L,Hct 26.5%),同时患者鼻咽温度37.1℃,MAP 52 mm Hg,术者觉心脏收缩无力,加红细胞悬液200 ml,里尔通1 g,至12:18,情况仍无改善,加3% NaCl 300 ml,SB 50 ml,12:25测Na 117 mmol/L,K 4.3 mmol/L,Hct 25%,MAP升至65 mm Hg,再加3% NaCl 300 ml,12:58测Na 130 mmol/L,K 3.4 mmol/L,Hct 26%。补K 1 g,MAP 70 mm Hg,12:50停机。13:44,测Na 122 mmol/L,K 5.5 mmol/L,Hct 25%。1.3 体外循环总结:转机中尿量250 ml,超滤3 000 ml;入量:LRS 1 200 ml,红细胞悬液800 ml,血浆200 ml,5%碳酸氢钠300 ml,20%甘露醇250 ml,3%氯化钠600 ml,灌注液200 ml;补钾2.0 g,灌注钾1.4 g;体外循环时间152 min,阻断时间51 min。1.4 术后情况:14:00,手术结束送ICU,经过顺利,多次检测K、Na、Glu。9月30日回病房治疗,予心痛定10 mg,口服,1次/d,雅斯达4 mg,口服,1次/d,10月2日予狄高辛0.25 g,口服,3次/d,氢氯噻嗪片25 mg,口服,2次/d,狄高辛0.25 g,口服,3次/d,10月17日痊愈出院。2 讨论  低钠血症是指血清Na浓度<130 mmol/L,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是稀释性低钠血症[1]。而在换瓣手术后患者中,排钠过多,摄入不足,心衰的影响等导致低钠血症[2]。在临床工作中,有许多药物可导致低钠血症,其中最常见的是噻氢类利尿剂,且导致的是缺钠性低钠血症低钠血症的主要症状为:轻者感乏力、头晕;重者眼花、恶心、呕吐、手足麻木等,但对于严重的缺钠性低钠血症,还可出现血容量不足和循环衰竭的症状,表现为血压低。脉搏细速等。然而在临床上,即使是在体外循环工作中,对其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钾的平衡紊乱。尽管Fitzsimons等认为,在他们的体外循环工作中经常有低钠血症,但在国内却未见报道,国外也少有报道[3]。  Velissaris等最早报道体外循环中发生1例低钠血症,认为是由加巴喷丁所致[4]。Fitzsimons等报道了1例体外循环中发生严重的低钠血症。该例患者因术前服用噻嗪利尿剂入院前1个月已存在轻度的低钠血症(Na 132 mmol/L)。入院时Na 124 mmol/L,K 3.8 mmol/L,由于病情危重,须急诊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低钠血症未预治疗。结果在实施体外循环(CPB)中发生更严重的低钠血症(Na 110 mmol/L),作者同时发现术中血糖与血钠水平呈负相关,血钠最低时血糖高达773 mg/dl(mmol/L)。关于常温体外循环中发生高糖血症的原因很多,包括预冲液含糖,应激反应增加,胰岛素释放减少,胰岛素作用下降,以及外周葡萄糖利用抑制等[5]。Fitzsimons认为,是由于作者所在的麻省总院,心肌保护采用含糖5%(Dextrose)温血(37℃)几乎持续灌注,加重了高糖血症。血糖增高,使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转移,使血钠浓度降低,出现稀释性的低钠血症[3]。  本例的情况和Fitzsimons报道的有点不同。我们观察患者入院(9月9日)至手术前1 d的血钠和血钾变化发现,血钠逐渐下降(141~128.1 mmol/L),血钾逐渐上升(4.12~5.42 mmol/L)。我们回顾分析发现,由于该患者术前存在高血压病,入院后应用了氢氯噻嗪、安体舒通、雅施达和吉加降压。我们知道,氢氯噻嗪和安体舒通是利尿剂,可导致机体钠通过利尿而丢失,而血钾水平反而提高。而雅施达和吉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血压,同时应用加重了血钠的下降和血钾的增加。且药物应用时间长达19 d,因此在术前出现了明显的低钠血症血钠为128.1 mmol/L。在体外循环期间,血钠更是下降到119.5 mmol/L,体外循环中发生低钠血症的机制包括:①由于预冲液、心肌保护液和输液导致的液体过多;②使用利尿剂,ADH释放所致的水排除障碍;③CPB相关的心房利尿因子的作用.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85,9(1):97.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