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离婚后嫁妆归女方等:女方离婚后婚前嫁妆

宋朝离婚嫁妆女方      “离知”是宋朝的法律术语。

休妻一般是男方主动,而“离知”则是男女双方平权,相当于现在的离婚

宋朝时期规定,男女双方如果闹离婚女方当初陪嫁过来的嫁妆仍然全部属于女方

不管婚后男方给了女方多少钱,也不管夫妻双方婚后担负了多少债务,都不能用女方嫁妆去还。

宋朝时期的嫁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财产种类。

嫁妆并不是单独注册在妻子名下的产业,官府要求财产都要以户为单位登记在男户名下。

然而,女人在有生之年却有权管自己的嫁妆

在兄弟同财共居时期,妻子嫁妆被视为“妻财”,分家时不在分割的范围内;在夫妻“离知”时,法律将保护女方的婚前财产,即嫁妆嫁妆换钱后置办的房子、田地等财产仍归女方所有。

唐代法律中的“冷漠罪”      弘善抑恶、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自古至今,也有一些人面对邪恶势力及危害社会安全的现象无动于衷。

在唐代,这些冷漠的旁观者要受到法律制裁。

《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发生强盗及杀人案件时,被害之家及邻舍,“同伍”(五户为一伍)及“比伍”(邻近的五户)都必须立即向官府报告,“当告而不告,一日杖六十”。

若是盗窃罪,则比照这一刑罚,减刑二等。

当罪犯劫持人质时,“部司及邻伍知见,避质不格者,徒二年”。

意思是说:当看见有犯罪分子劫持人质时,“警察”及邻居不冲上前去搏斗捉拿犯罪嫌疑人者,判刑两年。

《唐律疏议・杂律》载:“诸见火起,应告不告,应救不救,减失火罪二等。

”如果看见发生火灾,却不报告不扑救,也要治罪。

其刑罚比照失火罪减二等执行。

      “出风头”的由来      清朝光绪年间上海县城内最繁华的是四马路。

一帮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整天在那里胡混。

每天下午三点钟后,这里总是一片笙管弦乐,笑语嘈杂,车水马龙,最惹人注目的是打扮得花枝招展、忸怩作态的妓女。

人们把她们这种招摇、卖弄的行为称为“出风头”。

爱赶时髦的阔人及其小姐、少爷也雇辆马车出出“风头”。

这样,上海滩便出现了一股形式奇特的“兜风”潮,一帮马车载着人,从四马路经过黄浦滩到大马路,“出风头”一次收费一块钱。

此后,“出风头”指做一些华而不实、招摇过市、沽名钓誉之类的行为,一直沿用至今。

京剧为何又叫皮黄?      “皮黄”又做“皮簧”,是西皮和二黄(簧)的合称,它们是京剧的两大主要声腔,所以早年的京剧也被称为“皮黄”或“皮簧”戏。

《中国京剧史》中介绍了徽戏和汉戏的声腔京剧的形成影响很大。

自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开始,以向乾隆皇帝祝寿为名,先后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来到北京演出,史称“四大徽班”,先后到京的汉戏艺人多搭徽班演唱。

二黄(簧)是徽戏的主要声腔之一,而汉戏声腔以西皮和汉戏二黄(簧)为主。

随着徽戏、汉戏进京演出,使得西皮、二黄(簧)声腔进一步融合,形成京剧丰富的旋律和完整的板式。

世界人口达70亿      据联合国网站消息,到今年10月,世界人口将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达到70亿。

据称,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93亿,在2100年达到101亿。

其中,以非洲国家为主的高生育率国家人口数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3倍,而一些低生育率国家的人口数量将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人们的平均寿命将增至81岁,大部分国家的老龄人口比例都会有所上升。

“消息”的最初含义      “消息”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意思是说,太阳到了中午就要逐渐西斜,月亮圆了就要逐渐亏缺,天地间的事物,或丰盈或虚弱,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时消减,有时滋长。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就把客观世界的变化,把它们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把它们的枯荣、聚散、沉浮、升降、兴衰、动静、得失等等变化中的事实称为“消息”。

只是到了近代消息才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新闻体裁。

我国最早的女医生      西汉时期,中国在医事制度上已专门设立了“女医”。

西汉有位著名的医生义�,是中国史书记载中最早的女医生。

义�,河东(今山西省)人,汉武帝时悬壶济世,深受爱戴和欢迎。

她医道高明,技术精湛,为朝野所共知。

她善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擅长妇科。

汉武帝得知后,将她召入宫内,拜为“女侍医”,专门为其生母王太后治病,深得太后的信任与宠幸。

我国最早的女针灸家是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之妻鲍姑,善于应用针灸治疗疾病。

我国古代妻子的称谓      “妻”最早见于《易・系辞》:“入于其宫,不见其妻。

”但妻在古代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称。

《礼记・曲礼下》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

”看来那时的“妻”只是平民百姓的配偶,是没有身份的。

后来,“妻”才渐渐成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称。

“妻”的别称很多。

古代无论官职大小通称妻为“孺人”。

卿大夫的嫡妻称为“内子”,泛指妻妾为“内人”。

妻还被称为“内助”,意为帮助丈夫处理家庭内部事务的人。

“贤内助”成为好妻子的美称。

旧时对别人谦称自己妻子为“拙内”、“贱内”。

而在官职较高的阶层中对妻子的称呼却反映出等级制度来。

如诸侯之妻称“小君”,汉代以后王公大臣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

陕西首次发现大型戎人墓地      两千多年前闻名中国的西戎的东界在哪里?考古学家在陕西黄陵县首次发现一处大型戎人墓地,为研究西戎提供了重要资料。

为配合延安南门沟水库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建了南门沟水库考古队。

从今年4月以来,考古学家对库区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共钻探战国时期古墓100多座,目前已发掘完了其中的80座,出土了一批非常重要的铜器。

专家认为,它的性质可能就是文献中记载的在晋国西南生存的战国时期的戎人

过去认为陕西地区是秦国地盘,现在这个认识可能要被颠覆了。

为什么会“上北下南”?      我国古代宫殿都是坐北朝南的,帝王的座位设在北方,面向南方。

因帝王是一朝之长,万人之上,所以帝王坐在北边,北就为“上”。

而坐在南边的群臣则为卑下,南就称“下”了。

可以说,“北”和“上”、“南”和“下”的联称,原是封建制度的“产物”,后来又被带进了人们的实际生活。

比如看地图时,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文稿】李 莉   【责任编辑】蒲 晖。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