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教育事业 服务安徽崛起

安徽加速崛起的征程中,教育必须更好地为安徽崛起服务。

教育发展为安徽崛起提高人口素质

一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我省打响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攻坚战。2006年,全省105个县(区)顺利通过国家“普九”验收,义务教育开始进入到巩固提高的新阶段。2008年,全省小学在校生520.4万人,初中在校生310.3万人全省小学、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稳步提高,分别达到99.84%和9902%,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7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7.5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我省适龄人口享有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为全省人口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扫除青壮年文盲。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我省农村地区12至40周岁的少青壮年为2136万,其中文盲、半文盲788万,文盲率高达36%。这是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我省同时进行了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攻坚战。到2006年通过国家验收,文盲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2008年,全省共扫除青壮年文盲4.2万人

三是提高劳动人口素质教育直接参与农村劳动力就地培训、劳务输出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企业员工在职上岗培训等,为提高劳动人口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625万人次。

2007年,安徽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6年,这为我省将人口大省的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加速安徽崛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人口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继续大力扫除青壮年文盲,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将是长期的任务。

教育安徽崛起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教育拥有人才。教育系统是人才的聚集地。全省教育系统现有教职工总数达到64.5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61万人全省普通高校专任教师4362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4059人,博士3180人,硕士15489人。教育系统的人才在安徽省人才队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安徽崛起的重要人才支撑。

二是教育培养人才。2008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88万,普通高校在校生80.8万人,各类成人及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学生17万人,在校研究生34982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70.3%,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12%。近年来,我省每年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30多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近20万人,成人高校毕业生4万多人,他们活跃在安徽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是安徽加速崛起的重要力量。

三是教育引进人才。2005年以来,我省高校通过大力实施皖江学者计划和“引进人才绿色通道”,共引进人才近万名,8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不乏学科带头人、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这些引进的人才,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岗位上,为改革、发展、创新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当前,安徽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时期,我省教育在提供人才支撑方面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育安徽崛起增强创新能力。

一是平台创新。2008年,全省高校共建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80个、工程研究中心46个。全省高校已经形成了以国家级实验室为龙头,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为骨干,以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窗口,自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相对完善的科技创新格局。同时,产学研结合成效明显,省教育厅牵头组织高校先后与合肥、巢湖、宣城、安庆、淮南和蚌埠等市政府联合举办了7次大规模的产学研合作活动。目前,由高校产生的科技企业50多家,高校控股参股上市企业5家,正在创业板和中小板等待上市2家。

二是技术创新。近年来,我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08年,全省高校共获得各种科研经费17.1亿元,在研项目9578项,其中国家“973”项目、“863”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1793项,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2157项。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省部级奖励52项,其他级别奖励69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语音技术、火灾安全技术等基础研究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功;合肥工业大学在汽车等制造业、信息产业、电工电子、化工、建筑等领域发挥学科与技术优势,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大显身手;安徽大学在材料、信息、电能和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安徽农业大学在农产品安全和新品种研发、安徽医科大学在皮肤病研究、药理学以及安徽理工大学在矿山安全开采、安徽工业大学在冶金领域等科技成果,均为推动我省科技创新和在服务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此外,安徽工业大学两家校办科技企业生产的液压破碎锤和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在今年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理论创新。近年来,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围绕国家和省的发展战略,瞄准学科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成为我省理论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08年,全省高校共建有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9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48个,承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4675项,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人员达到17100多人。现在高校社会科学科研人员占全省的85%以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占到全省的90%以上,拿到的省部级社科项目占全省的80%以上。

教育安徽崛起扩大需求总量。

一是发展需求。从我省教育来说,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不足仍然是首要问题。具体来说,基础教育急需巩固成果,继续改善办学条件;职业教育需要加快发展,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大省建设;高等教育在提高质量的同时,要继续扩大规模。

二是投资需求。教育投资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到目前为止,我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方面投入资金57.2亿元。另据统计,2005年至2007年,我省中小学、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基本建设投资总计达到147亿元。今后几年,按照最近所做的项目规划,共需投资600多亿元,如果完全满足需要,需投^1000亿元以上。

三是消费需求。教育投资是家庭主要支出之一。据国家统计局安徽城调队的一项调查,城镇居民有孩子在校读书的家庭,年均在校各项费用支出为8100元,农村为6070元。按照全省现有普通中小学在校生,城镇496万人,农村579万人计算,每年教育支出达到750多亿元。85万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按照平均每人每年支出7085元计算,每年支出60亿元。高校在校生73万人,按照每人每年消费1万元计算,每年消费达到73亿多元。以上三项,仅大中小学的学生年消费就达883亿多元。如果再加上几十万教师的消费和几万所学校的消费,教育系统的年消费可能达到1000亿元以上。以上几项对安徽拉动内需、扩大总量的作用不可低估。

.

教育安徽崛起营造和谐环境。

一是引领社会风尚。学校是育人场所,更是文化阵地。学为人师,行为规范,尊师重教,教书育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相连,相互配合。学校教育要弘扬民族传统、传播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风尚,充分发挥在和谐安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促进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基础。目前,安徽省皖北地区教育和皖南及沿江地区教育,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之间,无论是在办学条件,还是在教育质量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城市特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各级各类教育的公平公正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全省每个乡都有学校,每个市都有高校。校园的稳定与地区的稳定、城市的稳定、全省的稳定都紧密相连。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包保责任,保持高校长期稳定,教育要为社会稳定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