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防治;,,中西医结合。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1988年Reaven[1]发现胰岛素抵抗不仅为糖尿病的特征,同时还普遍存在于人类多种疾病及病理状态之中,提出了著名的“X综合征”,以后又有学者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死亡四重奏”“多代谢综合征”等名称,1999年WHO正式命名为“代谢综合征”[2]。由于MS把过去认为互不相关、彼此分割的疾病及代谢紊乱以胰岛素抵抗为其核心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对许多重要疾病机理的认识和处理发生了重大变革,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MS一直是内分泌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界乃至基础医学研究的热点。MS的提出,使糖尿病治疗从单一控制血糖模式,转变成了联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遏制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模式并且从时相上要提前进行干预,这一防治理念,为中西医结合防治MS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1 MS的诊断标准

目前还缺乏一致公认的并适用于各种人群的MS诊断标准,普遍使用的有世界卫生组织的WHO标准、美国的NCEP标准和欧洲的EGIR标准,此外还有中国的CDS标准

1.1 WHO标准 1999年,WHO提出的诊断标准是[2]:糖耐量或空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或/和胰岛素抵抗,同时包括以下2个及2个以上表现:①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Hg); ②高甘油三酯(TG)(≥1.70 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0.9 mmol/L,女性1.0 mmol/L];③中心性肥胖(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5和/或体重指数30 kg/m2)④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20 μg/min或白蛋白/肌酐比值≥30 mg/g)。

1.2 CDS标准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CDS)制定了一个适合中国人群特征的诊断标准如下[3]:具备以下4个组成成分中的3个或全部者即可诊断为MS。①超重和/或肥胖:体重指数≥25.0 kg/m2 ②高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及/或餐后2 h血糖≥7.8 mmol/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治疗者 ③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及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④血脂紊乱:空腹血TG≥1.70 mmol/L,及/或HDLC,男性0.9 mmol/L,女性1.0 mmol/L。

1.3 NCEP标准和EGIR标准1999年欧洲胰岛素抵抗研究组(EGIR)提出MS的诊断标准[4]。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5](NCEPATPⅢ)也提出MS的诊断标准。以上标准不统一,但均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4个方面。此外,有专家建议MS还应包括高尿酸血症、痛风、C反应蛋白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6]。

2 MS的流行现状。

虽然诊断MS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对世界各地的人群研究均表明MS具有普遍流行性和较高的患病率。Ford ES等[7]以NCEPATP Ⅲ的诊断作为标准,分析得出美国成人(≥20岁)的年龄校正患病率为23.7%;20~29岁年龄组为6.7%;60~69岁组为43.5%;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MS的患病率明显增加。据初步研究资料,我国MS的患病率已高达14%~18%,糖尿病患者中高达60%~80%。邱晓敏等[8]对广东佛山某区60岁以上老年人MS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MS标化患病率为27.2%,其他标化患病率分别为:超重30.7%、肥胖6.2%、高血压病40.0%、糖尿病18.3%、糖调节受损32.3%、高甘油三酯血症22.5%、HDLC血症20.2%,大约90%居民有一种代谢紊乱,60%居民有至少3种代谢异常,具有代谢异常患病率为90.7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善及人口老龄化等变化,预计中国未来MS的患病率会急剧增加。

3 中医对MS的认识。

MS类似中医的“痰湿”“肝郁”“食郁”“血瘀”等致病的“肥胖”“眩晕”“湿阻”等。中医认为六郁(食、气、血、热、痰、湿)作用于脾胃而酿成痰、瘀、浊、脂等病理产物,以食郁为主导的六郁是该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以肝脾功能失调为核心的代谢功能紊乱是其基本病机。在该代谢综合征的早期,机体处于代偿阶段,形体壮实,整体机能旺盛,以实证为主,属郁、热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病态,治疗以散郁、清热为主;至中期由实而虚 ,由盛而损 ,由脾开始既而肝肾 ,脏腑功能减退;到晚期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使全身脉络损伤 ,脉络瘀滞, 整体机能失调而出现多种代谢紊乱,此阶段多虚实夹杂,本虚之证需注意补益肝肾,益气养阴,同时补益脾肾之阳;标实之证多采取清热、化痰、祛湿、活血化瘀之法治之。目前中医药治疗MS多采用药疗途径(单味药及其有效成分或复方)或非药疗途径(如食疗、药膳、针灸等)。但由于MS的病机是多方面的,患者个体差异大,证型不同,故单纯用一方一药一法使MS逆转是不现实的,必须发挥中医整体综合治疗的优势,深化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以“证”为先导,展开多层次的研究是中医诊治MS的主要方法和思路。

4 中西医结合防治MS的思路与方法。

MS的主要后果为心血管损害,由其导致的脑卒中、肾功能不全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所产生的危害性明显大于单纯高血压病和糖脂代谢异常,因此中西医结合防治MS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心血管病事件和改善胰岛素抵抗防治的主要对象是发生MS的高危人群和诊断为MS的人群,防治原则为综合干预和个体化治疗,主要靶点为糖脂代谢和心血管系统。

4.1 控制体重及减肥肥胖为MS发病的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尤其是中心型肥胖,脂肪细胞分泌瘦素增加,脂联素减少,导致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异常。随肥胖类型的聚集和肥胖程度加重,发生MS的危险性增大,同时腹部肥胖的病人经常有MS的多种危险因素存在,因此首先必须控制体重和减肥。理想的目标是在6~12个月内使体重下降大约7%~12%,这可以使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下降50%[9]。目前有效的减肥西药如西布曲明、奥利司他、芬特明、安非拉酮等是通过抑制食欲、利尿、导泻等发挥作用,除奥利司他外,减肥药随机对照研究资料尚无超过12个月的,所以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尚不清楚。中医认为肥胖发生原因与“湿、痰、虚”有关,肥胖病多是本虚标实之证。研究[10]显示复方减肥胶囊(山楂、泽泻等)对营养性肥胖有预防作用,对肥胖大鼠有减肥消脂的治疗作用。中医药减肥主要有中药复方、单验方、针灸、药浴、敷贴、气功、按摩、药膳等,效果良好,尤其针灸减肥是通过针刺治疗抑制病人食欲,无副作用,方法简便,病人依从性好。

4.2 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理想的血糖达标应空腹血糖<6.5 mmol/L,餐后2 h<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11]。MS的降糖治疗主要是口服降糖药物和应用胰岛素,或二者联合应用。西药可使用磺脲类、双胍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许多中药具有降糖作用,如人参、黄连、黄柏、三颗针、苦瓜素、鬼箭羽、汉防己甲素、蒺藜、大蒜素、螺旋藻、冬虫夏草、夏枯草等能够保护胰岛β细胞 ,促进胰岛素分泌。大黄、黄连、玉竹、番石榴中的黄酮能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 ,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黄连还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12]。目前西医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对这些慢性并发症用中医药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8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