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就是要知道人体健康、疾病与季节的关系。

季节改变了,养生也得随“季”应变。

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一般是随天时气候变化而变的。

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不同,致病的性质也就有所区别。

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肋,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冬善病痹厥。

”故春天气候温和应防温病,夏天气候炎热应防暑热病,秋天气候干燥应防燥症,冬天气候寒冷应防伤寒。

痹症、哮喘等病症,也往往在气候急剧度化之际,或季节更替时节复发或加剧,故应提前预防。

不仅一年四季气候寒来暑往的变化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一日之中昼夜的变化,也会对人体的生理及病理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知天时变化与人体生理节律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养生保健措施,是健康长寿的保证。

所谓“地利”,就是要了解人体健康、疾病与地域的关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素问

异法方宜论》指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

其他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

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腑,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

”现实生活中的确如此。

久居南方或北方的人,一旦南北易居,初则多不适应新的地理环境,有的甚至因水土不服而发病,影响健康

故须入乡随俗,在饮食、居住、穿衣、防疾、保健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防范措施。

所谓“人和”,就是要认识人体健康、疾病与每一个人的关系。

人不一样,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心理特征也不一样。

就是说,要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有自知之明,从而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进行养生保健,适度地参加体育锻炼,正确地求医问药,量力而行地进行社交活动,开朗豁达地与邻友和睦相处。

以进补为例,男性应以补气为主,女性应以补血为主,老人应以药补为主,孩子应以均衡饮食为主

酸甜苦辣咸,你吃了补益身体,他吃了就不一定有任何作用。

一句话,就是要按照“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前提条件,针对不同情况加以把握,以达到增强体质、养生保健之功效。

(责任编辑 刘 伟)。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