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者】 阿果吉曲《追梦者》

他们是一群逐梦的人,在梦的国度里,他们目光坚定,步伐沉稳。

八届残运会,为他们搭建了一架逐梦的天梯,他们踏着希望,在万丈光芒间,拾级而上,为了他们心中的梦,永不停歇……      残运会的七金王“老男孩”永不磨灭的游泳梦   47岁的张仁泼是八届残运会浙江游泳队的老大哥。

“他参加过前几届的全国残运会,拿过六块金牌。

游泳队领队杜文波说。

但这些荣誉并没让张仁泼原本捉襟见肘的生活得到改善,比赛结束后,他又回归平凡生活,“一家四口人,两个儿子都在读书,老婆没有工作,所以全部收入就靠着他一个人每天开‘摩的’。

”杜文波说。

但为了备战八届残运会老张把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摩的’都暂时放下了。

当时老张犹豫过?   “一点没犹豫我就来了。

这一来就是两年。

最近一年我总共就回过两三次家,家里人来看我,我也让他们早点回去了。

”对于自己的决定,老张说得毫不犹豫。

那该是补贴足够多吧?   “哪里会!”老张一边盯着泳池里的队友,一边不由自主地提高了音量,“早几年过来训练的时候每个月只有300元钱补贴,这几年提高了,也就1000元钱的样子。

”   这个收入比他开‘摩的’少了一半多,一下子收入少了这么多,家里人难道没意见?   “不会,家里人特别支持我。

钱少了,那就吃得苦一点呗!没什么大不了的。

老张把家里的情况一句话带过。

明知道家里人苦,为什么还要坚持来练游泳?   “游泳好玩啊!”老张笑着回答道,“虽然平时没机会练,但经过这一年多的训练,我觉得我身体更好了,精神也更好了。

你别看我47岁了,比体力比不过那些年轻人,但我从没想过要放弃。

”本届残运会上,张仁泼再夺一金,成了七金王,但他的游泳梦依旧再继续。

四次站上领奖台 马亚琴一步步追寻梦想   不能像健全人那样起跳,每次游泳需要教练员的帮助;但只要跃入泳池,她便能自如地在水中畅游。

在刚结束的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游泳比赛中,来自嘉兴市凤桥镇新民村的马亚琴一举夺得1块银牌和3块铜牌。

“还是有点紧张,没有赛出最好的水平。

”参加5个项目有4个项目获得奖牌,但马亚琴觉得奖牌质量还不够,还要向金牌冲刺。

出生后17个月,一场疾病令马亚琴成了三级脑瘫残疾人

如今20岁的马亚琴,在3年之前做梦也没想到会成为浙江省残疾人游泳队的一员。

结缘泳池,还要从3年前南湖区举办的一场残疾人声乐比赛说起。

当时马亚琴还在凤桥当地的一家瓦楞纸厂工作,从小喜欢唱歌的她与同事一起报名参加了比赛

“那时合唱的歌曲是《外婆的澎湖湾》。

”无法站立的马亚琴唱完了整首歌曲,尽管合唱没获奖,马亚琴的毅力却打动了市、区残联的工作人员。

残疾人运动员就需要这种吃苦精神。

”区残联工作人员说,别看脑瘫残疾人日常生活需要人照料,无法自理,但在水中,手脚反而能自如地活动开,当时省里正在招运动员,就推荐了马亚琴。

从未离开过父母身边的马亚琴得知消息后,主动表示愿意尝试。

“我想,就当是去杭州旅游一趟。

”抱着轻松的心情,马亚琴来到了省队试训。

一节课就是一个半小时,上、下午总共3个小时的训练,对健全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脑瘫三级残疾的马亚琴来说并不轻松,一天训练下来常常感到腰部酸痛。

去年,参加完省残运会马亚琴回家后,连日发高烧,到了42摄氏度。

但着迷于游泳的她从未想过放弃,过年休假回家也想着要到游泳馆去运动。

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如今的马亚琴不再是原先瘦弱的模样,变得结实了,手臂上也有肌肉了,靠着无障碍设施还能自己走上几步。

去年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马亚琴夺得了人生中第一枚铜牌。

此次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她又4次站上了领奖台。

在黑暗中摸索 这些小家伙用足球追梦   在盲人足球的赛场上,每个人都是天使。

在黑暗中,他们用足球追梦。

在这些天使中,来自山东盲人足球队的朱瑞铭是所有天使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只有11岁。

其实参加本届残运会山东队就是一支中学生球队,平均年龄还不到十八岁,球员基本都是小学生和中学生。

山东队教练林若飞介绍,这支山东队创造了本次盲人足球比赛的三项第一,除了平均年龄最小之外,还是训练时间最短和参赛人数最少的球队。

参赛之前,球队只集训了两个月,还有一名队员一天都没参加过训练。

除了门将之外球队只有六名队员,而且其中一人还没有参赛资格,这意味着在五人制的盲人足球比赛中,他们只有一名替补可用。

在对抗非常激烈的盲人足球赛场上,队员们往往都是伤痕累累。

比赛之后,摘下护具的山东队员们大部分腿上都是伤痕累累。

在只有一名替补的情况下坚持踢完了全部比赛,这意味着山东队的小将中不少人是带伤坚持比赛的。

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比赛的成绩对于山东队来说显然并不重要,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教练说,在和强敌黑龙江队的对抗中拼下平局非常珍贵,队员们赛后都跟拿了冠军一样兴奋。

2005年开始从事盲人足球执教的林若飞已经有了六年的教龄。

由于他的弟子基本是从中小学生中选拔的,所以随着升学等原因,他手下的队员们跟走马灯一样不停地换,但是他一直坚持了下来。

对于只能凭借听觉来在黑暗中追逐足球梦想的盲人足球选手们来说,林若飞这样的教练就是黑暗中的那一盏“长明灯”。

从练乒乓球改练飞镖16岁姑娘想参加残奥会   最后一镖定金牌,这样的压力对于轮椅上的广东女孩招纤纤来说,已经到了承受力的极限。

举起飞镖,放下,回头看看教练,看看围拢的观众,嘴里默念几句,再举镖看靶……如此重复了四五遍,用了足足两分钟,招纤纤才把飞镖投了出去。

当记分员宣布招纤纤获胜后,她还迟疑了一下才兴奋地喊了出来。

而面对蜂拥而上的记者抛出的一连串问题,这位年轻的冠军没说几句就哭了起来,毕竟她只是个刚练了一年半飞镖、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下个月才年满16岁的残疾女孩。

如果招纤纤没有出现在八届残运会飞镖轮椅组决赛现场,她很可能出现在另一个舞台上。

“女孩子都喜欢跳舞,我小时候非常喜欢。

但6岁时,我在一次跳舞时摔倒,伤了脊椎。

”这张柔美可爱、稚气未脱的脸,如果有谁可以主宰命运,谁都不忍心把如此噩运强加于这个女孩身上。

整日哀怨不能走出困境,爱美的招纤纤选择了另一种追求美丽的方式,练体育。

最初招纤纤练的是轮椅乒乓球,2009年参加佛山市比赛获得了第二名。

就在那次大赛中,招纤纤被现在的教练陈思鲁选中,改练飞镖

乒乓球和飞镖,这里面有什么联系?陈思鲁说,“乒乓球只有38毫米的直径,控制球全靠手上力量的轻重掌握,手上的感觉很重要,所以这两个项目是相通的。

”   早晚练飞镖,下午练乒乓球,这一年半来,无论节假日,招纤纤每天的作息固定如此。

“每天8点开始,练八九个小时,有时候晚上9点半以后还在练。

”招纤纤说,“有时候练晚了特别累,回到宿舍倒头就睡着了。

”   飞镖第一次成为全国残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比赛是运动员与对方、与自己斗智斗勇,考技术,更考心理。

飞镖比赛的规则是每人投三镖,计算靶面得分,从501分往下减,最后一镖要投中双倍积分格清零,这对双方都是最大的考验。

而就在如此紧张的进程中,招纤纤还需要常常停下来扳手指,“心算,计算每一镖需要投中的分数。

”   “能让人内心平静”是招纤纤热爱飞镖运动的头号理由,但在决赛中时刻保持平静太难了。

有几次投出好镖,招纤纤就向身后的教练要一颗软糖放进嘴巴,这是师徒俩的默契。

“平时每赢一局,教练都会奖励我一颗巧克力吃。

”招纤纤笑着透露,到了比赛的关键时刻,糖果就成了她最有效的镇定剂。

到了一镖定金牌的一刻,任何外界因素都帮不了招纤纤

虽然此时大比分她仍以2∶1领先,一位观战的教练说,她这一镖赢不下来,心理就垮了,后面没法打了。

在长达2分钟的煎熬之后,这一镖投出去了,用陈思鲁的话说,输赢之间就在于出手那一点点都感觉不出来的力量。

“我对自己说,我一定可以的,加油!”冠军已经到手,招纤纤脸上还带着泪。

“以后,我当然是想参加残奥会了。

”招纤纤笑着说。

但招纤纤还不知道,飞镖并不是伦敦残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给她留这么一个梦想吧。

”陈思鲁说。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