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分析了水价改革的阶段和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行阶梯水价在我国有一定推广优势的观点。

推行水价制度是节约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以此能给广大的学者提供一点点的借鉴。

关键词:水价制度水资源;管理      0 前言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浪费水资源短缺等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的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已迫在眉睫,推行水价制度是节约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水价改革势在必行。

全国不少城市已经推行了水价改革制度,在取得较好的成绩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越来越突出。

中国目前的节水水平与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极不相称,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的做法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2005年12月22日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说:2005年国家将进一步推进水价改革,各地将制定本地的水价管理办法和水价改革规划,明确水价改革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配套措施,降低供水成本,整顿水价秩序,完善水费计收机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目前我国各城市水价普遍低于成本价,水价还有上升的空间,但调整水价时也要充分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实行阶梯式水价要保证正常老百姓用水涨幅小,老百姓能承受。

北京、浙江、合肥、宁夏、广东、山东等城市已经推行了阶梯水价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供水价改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基本上完成供水福利型向商品型转化的过程。

但是弊端已然存在,而且越来越明显。

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完善价格机制,建设节水型的社会。

1 我国水价改革的概况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在发展的过程中用水收费制度也随之而生。

早在公元前2世纪,四川都江堰灌区就执行的水费制度是每亩水田缴纳5kg稻谷。

新中国成立后,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水利部门的努力进取,水价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经历了从公益性无偿供水到政策性低价供水、从低价供水到按供水成本核算计收水费、从收取水费到明确供水是一种商品,按照商品价格管理等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1964年无偿服务阶段;第二阶段是1964~1985年力图向有偿服务推进阶段;第三阶段是1985~1994年积极推进和执行有偿服务性收费阶段;第四阶段是1994年以来居民水费征收向阶梯式计费推进。

2 水价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建立合理的水价是在水资源短缺和不少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上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水价格形成机制。

水价改革,推广要考虑到好多的因素,所以困难重重,是一项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的工作。

2.1 水价低廉,是造成浪费用水的原因之一   水价格政策是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用户的用水量,特别是对于工业用水

生活污水处理费用尚未到位,由于废水处理一直盈利薄弱,这就加剧了水资源浪费

事实证明,水价低廉,是造成浪费用水的原因之一。

专家指出,水价提高10%,将使家庭用水降低3%—7%。

我国和世界上其它各国水价做个比较列入下表: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水价已经很低了,甚至是相差悬殊。

2.2 人们节水意识淡薄   生活中浪费水的情况到处可见。

在生活中,许多人由于粗心,经常造成“滴水”或“流水”不断,根据测定,“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集到3.6公斤水,1个月可以集到2.6吨水、草坪浇水有时候浇灌一整天都无人问津、洗澡的时候可以洗一到两小时,甚至走的时候不关喷头等等诸如此类的浪费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

供水设施老化、对漏水设施维修不及时或不更换节水器造成浪费等等。

2.3 价值归属与使用问题   水价的上调使人们会怀疑涨价到底是出于节水目的还是利益的驱动,要让人们知道涨价不是流入个别人的腰包,而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将为水利工程、污水处理、环境需水、供水服务等等提供有力的保证。

供水企业制度未能完全实行企业化经营,经营性亏损与政策性亏损不分。

供水管理部门政企职责不分。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供水多采用政策水价, 政府既是供水行业的运动员又是水价的裁员, 致使供水价格严重背离价值, 这种没有科学依据的做法一直以来影响着水利事业的进程和发展。

2.4 水价改革的实践效果问题   水价改革关乎国计民生。

水价改革关系到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涉及千家万户及各有关方面的利益,因此必须注重分析水价改革的政治经济影响和实施效果。

水价改革要达到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效果,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经济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大量存在,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论证中几乎没有节水内容。

水价提高对高收入的群体包括大的企业则是伤及皮毛,这致使高耗水的行业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使得节水意识受到限制;对低收入的群体则是切肤之痛,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节约用水的作用,但效果还是不太明显,节水十分有限。

水价改革要达到改善城市营商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效果,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一些城市的水价不断上涨,但水价的上涨并未解决供水行业存在的诸如运行亏损、负债沉重、无力扩大再生产等突出问题,伴之而生的却是大部分提价收入被用于增加工资、提高福利待遇,久而久之,又将进行新一轮提价,恶性循环,城市居民和用水单位的负担却越来越重。

3 问题对策      3.1 由于水价低廉造成浪费用水,要相应的完善相关法规法律   建立健全配套法规和管理机构是水价改革的保障。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要实现水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目前迫切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水利产业政策》中的相关内容。

3.2 人们节水意识淡薄造成了水资源浪费   大力宣传水资源的危机意识,加强节水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环节,同时要加强节水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

同时提高公众节约型消费意识,真正建立起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公众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公众把节约型的消费意识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建立起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3.3 要使人们真正的在心理上掌握和了解水价水资源的关系   水价作为“经营水利”的重要经济杠杆,对调整水产业政策、调节水资源供需关系、缓解水资源供需予盾、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促进节约用水、培育水市场良性运行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力加强对公众的宣传,讲清提价理由,说明目的,以求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水费上涨可能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要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应借鉴国外供水公司的经验和做法,把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收支情况、公司盈利、税收账目都向社会公开,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媒体进行宣传,也可借鉴国外的经验,向用户发送小册子,将公司概况、经营状态、财务状况等列于其上。

这样既能够使公众理解、支持,又能得到用水户的监督。

3.4 应配合水价改革,及时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   明晰初始用水权,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并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节水措施,引导企业和居民节约用水

通过上调水价、开征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将筹集的资金用于供水企业、污水处理厂以及供排水管网的改扩建工程,显然有助于改善城市营商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建立水调价收入监管制度,设立专用帐户,进行严格的收支使用监督管理,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水资源的总量短缺以及水资源的地区、季节分布严重不平衡才是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

因此,应通过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退耕还林等大型环保工程、海水淡化等关键技术攻关等相关配套措施,来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循环再生和永续利用。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