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文明、懂礼貌教育幼儿园如何进行

文明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文明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为;二是语言。在幼儿园里,我们也将文明礼貌作为孩子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孩子进行培养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肯主动与人打招呼,他们不懂得怎么做才是讲文明礼貌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还没有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因此讲文明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而教师便要为孩子创造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那么该如何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呢?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自觉规范文明礼貌行为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应该有良好的环境,他说“小孩子生来大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好,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的,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不好的,小孩子就容易变坏。”可见,环境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幼儿好模仿,老师、家长、同伴、周围环境都是他们重要的学习资源。

1、利用环境创设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为了给幼儿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可以在教室内外环境布置上围绕 “文明礼仪” 的主题。墙壁上那“助人为乐的小花猫”、“活泼可爱而又热情好客的小白兔”等动物形象深深吸引着幼儿,感染着幼儿。尽量使乏味的礼貌用语具体化、情境化,将一些日常文明礼仪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幼儿更容易理解。这些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画在幼儿的身边起到暗示的作用,提醒幼儿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教室门口开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宝宝”的专栏,进行每月“礼仪宝宝”的评比,根据孩子们的行为表现,随时对幼儿每一点进步都以鼓励和赞扬,进一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环境创设进行礼貌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2、利用榜样示范创造良好的文明礼貌环境氛围,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和家人,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要用自己热情、礼貌、友好的态度去影响幼儿。同时要求家长要仪表整洁端庄,谈吐举止文明礼貌,处处做孩子的榜样,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

3、利用生活学习经验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举止的源泉。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对幼儿行为加以引导。每天把新的发现告诉小朋友。如:发现幼儿午睡后穿衣服的时候很有礼貌,就及时将情况告诉全班的小朋友“今天小朋友们起床后,我发现了多多对笑笑说:‘请你帮我系一下背后的扣子好吗?’,然后说了声‘谢谢!’,笑笑对多多说‘不客气!’,真是讲文明礼貌的好孩子!”只要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我们就可以告诉小朋友自己的新发现。渐渐地,孩子们可以通过评定别人行为的好坏和自己的模仿从而积累了经验,学习掌握了文明礼貌的方式。他们学会了见面主动与人打招呼,学会了热情礼貌地交谈,学会了尊敬老人、孝顺父母。

二、以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为载体,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1、通过故事、儿歌等,萌发幼儿讲文明礼貌的意识。

故事、儿歌幼儿喜爱的文学形式,并且为他们理解和接受。平时讲故事,朗诵儿歌时可以有意识地挑选那些教育幼儿礼貌的故事,并有表情地讲给他们听。通过听故事,朗诵儿歌,萌发幼儿讲文明礼貌的思想意识。

2、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为此,还可以将孩子们的礼貌教育寓于游戏之中。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比如在娃娃家、超市、餐厅的角色游戏中,让孩子接待、让座、倒茶,启发幼儿排队买东西,遵守公共秩序,并会使用礼貌语言“请”、“谢谢”“欢迎光临”等来与“服务员”、“售货员”交往。 “爸爸”“妈妈”要关心“孩子”,“孩子”要尊重、体贴“爸爸、妈妈”等等。孩子们还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了良好的练习。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幼儿真正养成习惯,教师应指导幼儿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晨间入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鼓励他们时时刻刻这样做,渐渐地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三、将礼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巩固文明礼貌习惯。

为使幼儿礼貌行为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并巩固下来,我们还应将礼貌教育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错过任何一个机会,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抓住每个教育契机,巩固他的礼貌行为。如:喝水时不小心撒了别人一身;吃饭时碰翻了别人的碗;睡觉时和别人说话等等,这些都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老师随时随地培养幼儿礼貌用语。让幼儿真实地体会到礼貌行为才是解决争执的最好办法,才能与小朋友愉快共处。当发现幼儿不太会使用协商的办法来处理与同伴的关系时,教师应创设一些条件促使幼儿与他人协商。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