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癖 名人的癖趣

多年前,我和一同事采访全国法制宣传会议。

用餐时,部长过来寒暄,随意在桌边坐一会儿,不想其成为会议新闻。

过几天,另一家报纸刊发同事一篇大作,标题忘了,其中说到他“和部长同桌吃饭时……”云云,看得我忍俊不禁。

在书店碰一本书,书名惹眼,翻开,扉页是作者跟香港卫视名记吴小莉合影,二人笑容灿烂,下面写着摄于采访全国人大会议期间。

再翻,内容平平。

放下了。

有幸与重量级人物吃饭、交往,觉得自身也“重”起来,炫耀一下,小小虚荣,人情之常,无伤大雅。

吃饭吃去,照相照去,跟我、跟大众无关。

可弄健身的、推销药的,拖出政界艺界名人煽情,叫人心痒难耐。

单位发了本书,叫什么《龙文化养生之道》,前5页全是照片,23幅靓照中19幅分别是作者与人们十分熟悉的离退休大领导和正活跃在舞台上的顶级大明星合影,叫人觉得此人不但神通广大,人脉丰盈,而且养生之道精湛――那么多大领导明星,难道闲的,这般亲密地跟他照相玩儿?准是“被养生”而大大获益,男的个个富态,女的人人妖娆,全都容光焕发,或可长寿。

咱们赶紧也去“养”吧。

虽是俗人,谁不想硬硬朗朗多活几天?咱们去了,人家发了。

至于“养生”是否“养”出了蛮腰、疙瘩肉和粉面,以及身上各种零件能否经久耐磨,一时半会儿,看不明显,试不出来。

不过步领导明星后尘没错儿,至少心理上得到点滴慰藉。

上网搜了一下,绑架领导明星推销这药那医疗器材的,皇皇可观。

一种可“活”气血,可“固”器官的“千年古方”,宣传词是:“买药你信谁的?有多少名人在服用气血固本?”多少?数一下,出镜留影者6位,文中提到两位,全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超大明星

可网上另一信息说。

此药多次于国家药监局《违法药品广告公告汇总》榜上被公布。

一种叫什么“黄金组合”的“生命方程”药,至少拉来3位大领导为之背书

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一条信息说,连为之宣传的自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网站,都是假的。

如今“使用名人”、“玩衰名人”的商人,尤其“养生专家”之类,急切发财,祸心深藏,煽情忽悠有方,造诣已臻化境,哄得众生听来看来,无不跃跃欲试。

老百姓待到上当,方觉破财糟心事小,致残致病事大,悔之晚矣。

小技者如张悟本,太嚣张,太放肆,也太傻帽,道行欠缺,只说老爹给国家领导看过病,却不拿出爹爹与领导合影以为佐证,更没提他跟华佗照过相,或者干脆是扁鹊的第1万代干孙子,一个劲在电视上扯着嗓子肆无忌惮大放厥词,叫蒙昧者大吃萝卜大喝豆汤,作践得人家直拉肚子,注定露馅倒霉。

而那些把名人玩转于股掌之上的高人,至今呼风唤雨,未有穷期……   今次我不说被玩者―一他们“被印证”,“被背书”,也许身不由己,也许还因……这个大家明了。

我也不说绑架者,只觉他们太过精明,出于赚昧心钱本能,玩玩花招,不觉心中有愧。

连监管者,对此二者似也无可奈何。

只说,咱老百姓可怜见的,好歹自救,不二法门是:别患“名人癖”,别跟风,别在作秀名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学会从他们花言巧语里听出伪善,别闻着人家放的屁也香。

甚至给自己一个警告――越是借名人大腕起劲兜售的玩意儿,越要打一个问号。

拿上述那本不怎么样的书说,用昊小莉推销,挺雅,小小记者,无大恶意,但您不能因是吴小莉的“粉丝”而解囊买下它吧?您趁银子,愿花冤枉钱。

另说。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