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批奏章】 道光皇帝的皇后及妃子

有个段子,说王某买了一桶好酒,存放于门外。

不料酒香引贼,第一天,酒就少了一半。

他很气愤,于是在桶上贴了张纸条:“不许偷酒!”第二天,酒又被偷了。

他更加生气,在桶上换了一张告示:“偷酒者杀无赦!”第三天,看到快要见底的酒桶王某欲哭无泪,束手无策。

这时,朋友告诉他:“我有妙计,保证从此无人敢偷。

王某听后大喜,遂依计而行,在酒桶上贴了“尿桶”两个字。

你猜结果如何?   次日清晨,王某再看酒桶,不禁泪流满面――桶满了!由此可见,很多事情不能想当然,应三思而后行。

清朝道光皇帝,即位之初勤理政事,每天起早贪黑批阅奏章,所有材料全部亲自过目。

但是不久后,他就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昨天的没批完,今天又来了两捆,每天累得头昏眼花,简直成了劳模。

照这么干下去,何时才是个头啊,当皇帝还有什么意思。

各地送来的文件堆积如山,全部看完不太现实,不看又怕穿帮,大臣们一旦发现皇帝偷懒,好糊弄,将来就会欺上瞒下,蒙混过关。

有没有一种两全齐美的办法,既可以让皇帝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又使大臣们不敢偷懒呢?   这的确是个考验智慧的难题,道光智慧不够,于是问军机大臣曹振镛,有何良策?曹振镛道:“皇上每次只需抽阅数本,内容不是重点,要着重看字,发现有写错别字的,或者笔画不工整的,就用红笔划出来,然后发给大臣们传阅。

大家一看,不得了,皇上批阅奏章竟如此仔细,一笔一画都逃不过皇上的火眼金睛,今后谁还敢忽悠您?”高,实在是高!道光大喜,狠狠地夸奖了曹爱卿,依计行事。

就事论事,道光算是比较负责任的领导,出发点是好的,宁可自己偷懒,也坚决不许大臣偷懒,可谓用心良苦。

满以为,从此以后,大臣们都会鞠躬尽瘁,不料事与愿违,事情并未朝他预料的方向发展。

满朝文武认真揣摩分析后,一致认为,当今圣上是个书法爱好者,且中毒很深。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为了迎合皇帝的口味,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大练书法热潮。

一浪高过一浪,渐渐蔚然成风,满朝尽是书法家。

那些准备进军官场的读书人,无不潜心研习书法,一点一画,精益求精。

因为当时的主考官最看重考生的书法水平,策论反在其次,能力差点没关系,字一定要写得漂亮。

不少有识之士深感担忧,为国选才,怎能“苛求之点画之间”,分明是舍本逐末。

当初本想妙计安天下,督促大臣们努力干活,可惜考虑欠周全,对形势估计不足,结果种瓜得豆。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