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笛声”点燃生命火花:生命火花 剧照

早在1995年我在儿童艺术剧院工作期间就参加社区工作,1996年我被居民推荐为华山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议事会会长,著名表演艺术家乔奇担任副会长,我们二人合作非常愉快,小区连续11届被评上海市精神文明小区。

如今,乔奇离开了人世,2003年我也由于疲劳过度,生活无规律,患了印戎细胞胃癌,据说它是癌中最厉害的一种,胃被切除三分之二。

据历史记载,一般它的生存期为三个月,最多只能活一至三年,就在我接受化疗前,上海市居委会直选试点工作开始了,我又被居民们推选为不拿工资的居委会主任,我把它看作是“抓住生命的尾巴”的机会,争取为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事,与癌症抗争,其乐无穷……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十几年来,我利用我的专业所长,用“笛声”找回老年人的快乐童年。

当初建立一支平均年龄68岁的华山小区老妈妈“童心”乐队,参与者只有20余人,如今在静安寺社区发展到2000余名笛子爱好者,做到条条弄堂有优美的笛声

我们还组织了20余名笛文化志愿者深入到部队战士、华山美校、公安民警、楼宇白领、小菜场职工、外来保姆、民工、单身沙龙、静安公园、中福会托儿所、保健院、敬老院……参加学员从静安寺社区学校辐射到浦东新区、徐汇、长宁、黄浦、普陀等区,今年7月仅静安寺社区学校又有84名学员参加上海笛子考级,获得了三到十级证书。

他们的感受是,老年人要生活得有品位。

考级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老年人的一种自身价值。

我鼓励他们用优美的“笛声”伴陪老年人丰富的精神世界,用“笛声”构建和谐社区、用笛声给他们带来快乐。

我1957年进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工作,为少年儿童服务将近半个世纪。

1957年我先后见到宋庆龄四次,她曾对我们讲:“要用优美的音乐陶冶孩子的情操”。

几十年来,我为了弘扬民族音乐,来到山区、边区、老区、牧区、矿区开展普及工作,行程二十万里,被媒体称为“音乐长征”。

患癌症后,我没有被癌症吓倒,这一条路我要一直坚持走下去,我来到了民工子弟学校、阳光之家;2008年四川发生大地震,胡锦涛总书记致信中国福利会:“中国福利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赈灾工作中去,尽全力给妇女儿童提供物质支持和心理抚慰,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贡献力量。

”我作为一名儿童音乐工作者为灾区儿童能做些什么事?我通过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向灾区孩子捐赠了1000支笛子,让笛声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用音乐抚慰灾区孩子的心灵创伤,我还亲自辅导了200名孩子吹奏笛子,取得较好的效果。

根据我的身体状况,我改变了普及民族音乐的形式,编著了两套音响资料,一套是《“童心”――许国屏献给孩子们的民族器乐作品精选》,另一套是《多功能笛子专辑》,送到学校开展民族器乐活动。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出版的近20本儿童音乐通俗读物,总发行量已经突破了70万册。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贾凡的毕业论文《成人精神世界中的转化学习研究》中写了数万字的许国屏的生活故事解读,引起了音乐家的关注。

许国屏的“普及民乐,惠及大众”今年二月被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二00九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称号(提名奖)。

我不仅要立足于民族乐器的普及,还要注重于提高。

我的学生今年七月参加由维也纳音乐学院、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大学等单位主办的第三届多瑙河国际艺术节中国赛区总决赛荣获特等奖一名、金奖二名,今年八月参加全国五星艺术大赛获金奖二名,银奖一名,参加上海市各种比赛荣获金奖四名、银奖四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一名。

继今年5月由150名老年人组成的许国笛子演奏参加上海市第六届老年艺术节闭幕式以来,7月我又率50名老年笛子队员参加2010年第八届中国笛子艺术夏令营,他们的演奏引起轰动,一位营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印象最深刻的是许国屏老师带领的“老年笛子队”演奏的《知音》和《我的祖国》。

他们平均年龄六十八岁,甚至还有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真是“快乐的笛子啊”!主办方还精心策划了“许国屏笛艺成果巡回展系列活动”,用主办方的话来讲,通过许国屏艺术成果展和报告会,让更多的笛友了解这位老人是如何全身心投入到笛文化的传播工作,又是如何与癌症抗争,坚持走他的“音乐长征”之路,对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很深的触动和感悟,使我们对人生更加充满希望。

我曾用笛声挽救了想自杀六次的盲童,上海东方电视台曹可凡、袁鸣还专门主持了一档节目《情怀追寻》。

我已经是死亡边缘线的人了,争取活着为社会多做一些好事。

每年清明、冬至,我带着200名许国多功能笛子演奏团的团员来到滨海古园。

上午10时,滨海古园九龙壁广场上响起庄严的鼓声与钟声,在音乐集体葬礼主祭人恭读祭文后,笛子团吹奏起《妈妈的吻》、《妆台秋思》、《秋湖月夜》等乐曲,婉转缠绵的二胡与悠扬的笛声,勾起逝者家属们深深的怀念。

2009年11月7日“许国多功能笛子演奏团公益演出实验基地”在滨海古园举行揭牌仪式。

上海电视台“新老娘舅”、主持人柏万青,上海市殡葬协会会长王宏阶一起为实验基地揭牌。

近三年我们举行了六场公益演出活动,中央电视台直播了六分钟,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十几家新闻媒体作了报导。

我想我不仅要把笛文化的种子播向希望工程,还要走向世界,我在“音乐长征”途中,把有着九千年悠久历史的我国古老的传统乐器竹笛,创造出了《多功能组合式民族管乐器》创下了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荣获国际金奖一次,银奖一次,国内金奖二次,文化部科技进步奖,第十一届全国“星火杯”创造发明一等奖。

今年9月7、8、9日三天我还走进了世博园区,向各国友人及园内观众介绍我创造发展的《多功能笛》,我觉得自己活得很充实、幸福。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