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补肺、导浊祛凝法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治疗,尽早消除慢性鼻炎鼻塞、流涕、嗅觉丧失的症状,防止其反复发作,从而达到根治慢性鼻炎。方法 辨证属肺脾气虚,痰浊凝滞者,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千金苇茎汤加木香、辛夷治疗。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对比,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发现不良反应。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患病天数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总有效率69.4%,经卡方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显著(χ2=4.59,P<0.05)。结论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肺脾气虚,肺气虚,宣发失司而鼻窍不利;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津不布,痰浊内生,阻滞鼻窍,痰凝日久,痰瘀互结,致使本病顽固难愈。本治疗方法切中病机,故疗效显著。

【关键词】 慢性鼻炎;补气活血;防止复发。

慢性单纯性鼻炎鼻黏膜由于局部性、全身性或环境性因素所致的可逆性炎症。西医认为主要病理改变为鼻黏膜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血管和腺体周围有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黏液腺功能活跃,分泌物增多。主要症状表现为鼻塞、多涕和嗅觉减退。检查见鼻黏膜肿胀,鼻甲肿大,以下鼻甲为主。中医称本病为鼻窒。余国俊先生《中医师承实录》[1]中以健脾补肺导浊祛凝法,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千金苇茎汤加味疗效显著。自2006年以来笔者用本方法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与传统辨证论治相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所选病例均符合《临床常见病诊疗标准》[2]。治疗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3~75岁,平均32岁;肺虚寒滞型24例,脾虚湿阻型8例,气滞血瘀型6例;患病月数平均3.5个月。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4~73岁,平均31.5岁,肺虚寒滞型21例,脾虚湿阻型9例,气滞血瘀型6例;患病月数平均3.2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患病天数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辨证分型治疗[3](肺虚寒滞治疗用保元汤合温肺汤加减;脾虚湿阻治疗,健脾益气,升清化湿,用补中益气汤;气滞血瘀型治疗,活血化瘀,行滞通窍,用通窍活血汤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组通用以健脾补肺导浊祛凝法,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千金苇茎汤加味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用药后1~2周鼻塞通畅,流涕消失;1年之内不复发。好转:用药后1~2周鼻塞缓解,流涕消失,1年内偶有复发。无效:经3~5周治疗病情无好转。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