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在实务操作中面临的境况

摘 要:通过对新旧 会计 准则的对比,针对会计实务中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分析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实务操作中的难度,并对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阐述了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在实务操作中面临的境况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实务;资产减值准备      1 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变化概述      则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39项会计准则,新 企业 会计准则体系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与现行17项会计准则相比,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其规范的交易和事项的内容比较全面。

在38项具体准则中,包括22项新推出的会计准则和16项原有会计准则的修订,这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原有的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准则利润短期内也将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带来投资机遇。

因此,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一些主要变化,值得报表使用者和投资者的密切关注。

2 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与会计准则变化      2.1 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及其意义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于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进行确认的理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在会计核算中,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的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少计负债和费用,确保资产的真实,使其符合资产定义的要求。

2.2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及难度   2.2.1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标准   我国目前的确认标准包括:   (1)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在期末对各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时,要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对期末按照成本与市价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计量,将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并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坏账准备

企业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并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计提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

(3)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时,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4)长期投资减值

企业应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地逐项进行检查。

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投资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5)固定资产

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应定期对无形资产账面价值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并对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同上)进行估计,将无形资产账面价值超过可收回金额的部分确认为减值准备,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7)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企业在建工程预计发生减值时,如长期停建并且预计在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按照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同上)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2.2.2 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在实务操作中面临的困境   要想恰当地计量资产减值准备,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计量标准的选择,这会直接影响资产减值会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这两者并非是相统一的,如果选择应同时考虑理论和实务的需要。

但理论上的合理性并不代表实际上的可操作性,因为正确地估计和 计算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往往是困难的,而目也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所以,在实务中还需要采用其他标准,如未来现金流量的计量标准、在用价值、公允价值、销售净值、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等。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