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关键词】 吸入疗法;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1]。

近年来无论是COPD,还是支气管哮喘,都提倡应用吸入疗法

      1 吸入疗法的重要性      吸入疗法就是将气雾或干粉状的药物,通过传送装置经患者的口或鼻吸入呼吸道,从而达到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一种方法。

成人肺泡表面积大(40~70 m2),毛细血管极为丰富,这是吸入疗法的物质基础,肺泡壁与毛细血管紧接,因而吸收更快,起效迅速,加之局部的用药浓度高且又无肝脏首过效应,因而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疗效,使吸入疗法在COPD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2 吸入装置的选择      吸入疗法常用以下4种吸入装置:①定量吸入器(MDI);②干粉吸入器(DPI);③气动小容量雾化器(SVN);④超声小容量雾化器(USN)。

一般而言,前两者主要适用于COPD稳定期和轻中度急性加重期患者,装置可随身携带,使用较方便;后两者适用于COPD中重度急性加重期患者,限于医院或家中使用。

      3 吸入疗法在COPD中的临床应用      3.1 支气管扩张剂的吸入治疗 支气管扩张剂可松驰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缓解气流受限,是控制COPD症状的主要治疗措施。

短期按需应用可缓解症状,长期规则应用可预防和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力,但不能使所有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都得到改善。

与口服药物相比,吸入剂不良反应小,因此多首选吸入治疗[1]。

主要的支气管扩张剂有抗胆碱药、β2受体激动剂及茶碱类药物。

而茶碱类药物现己不用于吸入治疗

   吸入型抗胆碱药临床应用:由于COPD 患者气道存在迷走神经介导的平滑肌胆碱能张力上调,故患者可从抗碱药治疗中受益。

如异丙托溴铵等吸入型抗胆碱应用于COPD治疗中,其有效性、安全性己被证实;但不足之处在于每日需多次给药,对M1、M2、M3受体选择性不强,噻托溴铵是用于COPD治疗的全新化学制剂,即每天只需用药1次的吸入型抗胆碱药,因其对气道M3受体长效阻断作用具有长效支气管扩张效应,故噻托溴铵为长效的高受体选择性吸入剂型。

最近几个为期1年的临床实验中发现,吸入噻托溴铵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及减慢FEV1的下降率[2]。

噻托溴铵的长程治疗研究中,最常见报告的不良反应为口干(14%),口干通常轻微并且在继续治疗后缓解。

噻托溴铵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且具有半衰期长的特点,只需1次/d吸入,欧洲和北美将噻托溴铵取代异丙托溴铵成为治疗COPD的基本药物。

   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的临床应用:β2受体激动剂除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和增强纤毛运动的作用外,还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以及与激素联用能产生协同作用。

主要有沙丁胺醇、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等。

沙丁胺醇为短效定量雾化吸入剂,持续疗效4~5 h,每次剂量100~200 μg,24 h内不超过8~12喷,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按需使用。

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LABA的作用时间持续12 h以上,与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SABA)相比,维持作用更长。

莫特吸入后1~3 min起效,常用剂量为4.5~9μg, 2次/d。

。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