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不合理应用12例

【关键词】 维生素

维生素是近百年才被陆续发现的一组营养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不供应热量,也不是机体的构造部分,但却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等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起着调节身体各种功能的作用。在维生素与其它药物同时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疗效降低或消失的情况。下面给出一些实例供各位同行参考。

1 维生素C与维生素B 2。

1.1 原由 患者眼结膜炎,给予维生素B 2 与氯霉素滴眼液,同时给服维生素C,以增强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1.2 后果 维生素C的疗效消失。

1.3 机制 维生素C具有强烈的还原性,最适宜的pH值为5~6,在水溶液中尤其当溶液呈碱性时容易被氧化维生素B 2 为两性物质,其氧化性大于还原性,还具有生物碱样物质。当维生素C与维生素B 2 配伍混合口服时,会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失去应有疗效

1.4 处置 两药不应同液配伍或同时内服。可视治疗需要先服一种,在结束疗程时再服另一种。

2 维生素C与氨苄青霉素钠。

2.1 原由 患者患感染性肺炎,发热数日,进行抗感染及补液等支持疗法。

2.2 后果 氨苄青霉素钠与维生素C在10%葡萄糖液中混合,由于pH值降低而使青霉素失活。

2.3 机制 维生素C注射液中的每一种成分,都能影响氨苄青霉素的稳定性,维生素C含烯二醇,具强还原性使青霉素类分解破坏而失效,混合后30min,其含量即下降,2h下降15.4%。

2.4 处置 在含氨苄青霉素钠输液中不宜加维生素C,临床需补充维生素C时可在氨苄青霉素钠静滴结束后,以维生素C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40ml中静注。

3 维生素C与碳酸氢钠。

3.1 原由 患者患慢性肾功能衰竭伴有酸中毒,并发支气管哮喘应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时在同一容器中加用维生素C滴注。

3.2 后果 两药合用,维生素C易被氧化而破坏。

3.3 机制 碳酸氢钠为碱性药物维生素C为酸性药物,其水溶液不稳定,在空气中易氧化失效。在碱性溶液中更易被破坏,维生素C极易氧化而脱去两个氢原子,形成脱氢维生素C,即去氢抗坏血酸,失去原来的药理作用。氨茶碱、谷氨酸钠(钾)等偏碱性药物,也不可与维生素C合用。

3.4 处置 维生素C不宜与碱性药物在同一容器内静滴,可另行静脉注射。

4 维生素C与庆大霉素

4.1 原由 患者患肠炎,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改用庆大霉素口服。

4.2 后果 疗效不佳。

4.3 机制 庆大霉素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口服吸收很少,不能作全身治疗,主要用于肠道局部治疗,如大肠杆菌性肠炎,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肠炎、菌痢及氯霉素无效的伤寒等。庆大霉素在pH8.5时抗菌疗效比pH5时约强100倍,故与酸性药物合用可降低疗效维生素C为酸性药物,它进入体内后可代谢为草酸及二酮古乐糖酸。且维生素C结构中的烯醇羟基,酸性较强,故与庆大霉素合用,使肠腔中pH值降低,庆大霉素失效

4.4 处置 不宜与维生素C同服,如必需服用,可先服庆大霉素,隔2h后再服维生素C。

5 维生素E与钙离子。

5.1 原由 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为抗衰老服维生素E,后因骨质疏松补充钙剂。

5.2 后果 维生素E失效

5.3 机制 维生素E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减少组织衰退等作用,故用于冠心病、动脉硬化及抗衰老。维生素E分子结构中的羟基,能与钙离子络合,生成维生素E—钙的络合物,使维生素E肠道吸收降低而降低维生素E疗效。其他如牛奶、豆腐等含钙的食物,对维生素E也有影响。

5.4 处置 不宜同时服用,可分别隔2~3h服。

6 维生素E与三价铁。

6.1 原由 老年高血压患者为了抗衰老服用维生素E,又因贫血自服人造补血药,每天3次,每次10ml。

6.2 后果 维生素E失效

6.3 机制 人造补血药含枸橼酸铁胺为三价铁,能与维生素E化学结构中的羟基产生氧化还原作用生成对醌式化合物而失效

6.4 处置 不可同时服用,可分别隔2~3h服用。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