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务管理目标比较研究

[论文关键词]目标目标体系   [论文摘要]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出于对目标不同理解,提出了不同财务管理目标,笔者在分析比较不同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财务管理目标体系的设想。

目标是系统所希望实现的结果,不同的系统希望的结果不同目标不同

所谓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

一、研究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意义      从理论角度看,财务管理目标是构建财务运行理论的基石。

严密的理论不能简单的来自于惯例的描述,不能只靠归纳,必须采用归纳和逻辑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研究

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为财务理论研究,特别是财务运行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只有明确了财务目标

才能明确财务管理到底是干什么的,它能干什么,它该怎么干。

从实践角度看,明确了财务目标有利于充分发挥财务职能,有利于实施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出最佳成绩。

目标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因此具有业绩考核的作用。

总之。

研究财务管理目标是建立科学的财务体系的需要,也是优化实务的需要。

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对财务管理目标主要观点评价      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问题中外学者争议一直较大。

根据现有资料,笔者出如下主要观点:利润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资本最小化、股东财富最大化(陈毓圭,1992);现金股利最大化(刘贵生,1992);效益最大化(王化成,1991);所有者财富最大化(郭复出,1997);综合现金净流量最大化(向显湖,1996);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权益最大化(曲行远,2001);资金运动合理化(杨丹,1997);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王庆成,2000);资本价值最大化(彭韶兵,2003);企业价值最大化(王化成2006)13种。

由于上述观点太多,有些只是一家之言,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广泛应用。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一评论。

现就在我国理论界争论较大的几种观点评价如下:   (一)产值最大化   在1984年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

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国家采取的是统购包销的方式,企业自主权有限,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国家下达的总产值目标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个人工资待遇,均同总产值目标完成的程度相连,所以以不变价格计算的总产值是反映企业总的产品生产数量多少的最直观的价值量指标,自然“总产值最大化”就是当时企业财务目标

但是随着1984—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政企分开使得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目标存在如下缺陷:一是与效益相脱节。

在产值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人们会不问成本盲目追求产出量,最终导致投入产出比递减甚至负增长。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