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业公司组装车间的精益改善

方案。

3.1改善第一步5W1H分析。

针对“包装产能不足,在制品堆积”现象进行“5W1H”分析。

问:为什么制品会堆积?

答:包装段采用批量包装模式。

问:为什么包装段采用批量包装模式?

答:组装段和包装段断开生产。(▲实现一个流生产,取消在制品)。

问:为什么组装段和包装段断开生产?

答:包装产能不足,包装能力<组装能力。(▲提升产能,提高能力)。

问:为什么包装产能不足?

答:瓶颈工序节拍时间过长,且线不平衡。(▲降低瓶颈,平衡节拍)。

问:为什么瓶颈工序节拍时间过长,且线不平衡?

答:各工位作业时间分配不均,差异大。(▲工时重组,工位合并)。

问:为什么工位作业时间分配不均,各工位作业时间差异大?

答:各工序作业时间不确定。

问:为什么工序作业时间不确定?

答:作业无标准。(▲制定标准,定人定岗)。

3.2改善第二步—工时重组,工位合并。

由于工序1、3及4均有足够时间接受额外工作,故将工序2里的工作时间分配工序1、3之内,将工序1里的工作时间分配工序4之内,从而工序2里的人手可调配去其它生产线。改善包装段4人作业各岗位作业内容分配见表2。

对比改善前后的作业分配可看出,改善后各工位得到了很大平衡,每个工位作业时间大致相近,使流水线平衡率有明显提升。

3.3改善第三步一制定新方案。

图3所示为改进后的布局示意图。改进后,完全取消了在制品的堆积,将组装段和包装段连接起来,同时减少了两次的搬运时间。通过工序的重组减少了一个工位,同时精简了员工。

4改善绩效评价。

改善包装线工时节拍如图4所示。

改善效果:(1)线平衡率=(41+47+46+46)/47*4=95.7%;(2)现有日产能=3 600/47*(8.5*60—2*10—15)/60=606个>570个;(3)人均小时产量UPPH=606/4/(8.5*60—2*10—15)/60=19个/H/人;(4)搬运距离0m;(5)堆积在制品0个。

对比改善前后数据,可以清晰的看出,改善后人均小时产能改善前的10台,增加到了19台/H/人,提升了90%;实现定人定岗作业包装作业人数由原先的5人精简到4人;组装包装进行流动作业,使地上堆积在制品由之前的200台/天,变为0台/天,减少了100%;取消了两次搬运,减少了1 188m的搬运距离,使生产线更加均衡,实现了一个流生产模式,产能也得到了大幅的,同时更提升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团队作业凝聚力增强。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