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财务信息 可靠性【摘要】新会计准则突出强调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财务信息的质量,适应全球化和资本对高质量财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市场透明度,有效保护者的利益。

同时也体现出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必须要由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来规范。

在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市场是资本(证券)市场。

它的活力从何而来?主要依靠每一家上市公司按、法规等的规定向市场披露公司财务信息,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业绩)和现金流量。

从2007年起我国将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实行新的会计准则,由于新准则吸纳了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会计原则,这将使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更加严格、透明和规范,给投资者创造一个更加可信的投资。

一、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特征1、可靠性

可靠性指确保财务信息能免于错误和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

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可靠性的主要标志包括反映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会计信息“当其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并能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会计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

因此,可靠性是保证财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重要质量特征。

2、相关性。

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相关性包括两方面:首先,其内容是相关的,即与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和股价波动密切相关。

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特别是影响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预测性信息或前瞻性信息,这将有助于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其次,其形式是相关的,即必须重点突出、浅显易懂。

3、充分性。

上市公司应该披露所有可能引起证券价格变动的全部信息资料,不得故意隐瞒或遗漏任何重大财务信息

但这并不意味着进入证券市场的公司必须毫无保留地披露任何信息

事实上,过度的信息披露也可能会使投资者淹没在大量琐碎而无价值信息之中,反而减损了重要信息对于的价值

4、 全面性。

不论对企业有利的财务状况,还是对企业不利的财务状况,均应有所反映,不允许依照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任意取舍,从而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新会计准则以提高财务信息可靠性为宗旨(一)财务信息可靠性涵义 可靠性应包括这样几层涵义:①信息必须忠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事项。

信息必须没有偏向。

没有偏向亦即信息必须具有中立性

信息必须没有重大错误。

把如实反映、可证实性和中立性同时作为可靠性的标志。

首先,真实性是可靠性的一个内容,但并不等同于可靠性

真实性强调会计信息应与实际相符,应具有客观性。

可靠性不但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而且强调会计信息的主观可信性。

具有可靠性信息必然是真实的,但仅仅具有真实性的信息不一定具有可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会计核算前提的假设性。

一般情况下,会计核算前提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与会计核算前提不相符合的情况。

最典型的例子是关于币值不变前提。

因此,会计信息只能是相对的真实,表现为账面数字与现实情况有一定的差异。

②准则允许范围内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

对于特定的业务,到底选择哪种会计处理方法,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经验和专业判断,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

会计信息只有首先保证真实,才能值得信息使用者信赖,才能具有可靠性

其次,可靠的会计信息应是具有可证实的信息

所谓可证实性,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上对此概念的解释,指“能使不同计量者以其一致性的证明信息反映了它意在反映的东西,并且在选用的计量方法上不存在错误或偏向。

” 即指具有相近背景的不同个人分别采用同一会计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处理,就能得出相同的结果。

从另一个角度看,具有可证实性的会计信息应是在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基础上生成的。

最后,会计信息即使具有了真实性和可证实性,如果不具有中立性,仍然不值得信息使用者信赖。

所谓中立性,指“在信息中不存在企图取得预定结果或诱发特定行为的偏向。

”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在生成过程中不受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指使或操纵,不允许任何人为了某种目的歪曲会计信息,即会计信息应公正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东西。

(二)谨慎适度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财务信息可靠性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许多方面实现了性的突破,最大的变化或最引人注目之处就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

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会计准则,先后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可靠性

随着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逐步提高,各种创新产品和创新手段的出现,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创造了现实的“土壤”。

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同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决策体系。

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谨慎适度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公允价值计量使会计记录由静态转化为动态,能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很多资产还没有形成活跃的交易市场,采用估值技术和未来现金流折现计算以及公允价值的后续计量难度较大。

如果不顾条件地运用公允价值,必然会带来公允价值的滥用,很可能会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粉饰报表的又一新的工具。

会计准则公允价值有条件的、谨慎的运用表现在非主导性和苛刻的限制条件两方面。

公允价值的非主导性。

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

⑵ 条件要求较为苛刻。

新准则对公允价值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设定了较为苛刻的限制条件。

为了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新准则规定了公允价值的使用前提,即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不能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换取所谓的公允性。

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可以运用公允价值的非货币性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三)严格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提高财务信息可靠性 《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应建立、健全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

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应密切关注其长期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并根据有关规定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同时应提出充分证据证明原减值准备计提的合理性,否则按前期差错更正的原则进行处理。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