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护理

【摘要】 本文总结及探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各种措施,提出了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护士的专业培训,使护患双方掌握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的机会;一旦发生,护理人员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减少外渗化疗药物的危害,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化疗药物 外渗 预防措施 护理

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癌症患者的生命,同时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严重者需外科清创、植皮,引起医疗纠纷。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的原因,掌握化疗药物外渗的有效预防和护理措施,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

1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1.1 患者的宣教 (1)签署化疗同意书时,从化疗方案、化疗副作用、药物外渗的原因、外渗后的处理原则进行全面宣教,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自护能力,且在护理病历上记录宣教的内容。(2)讲解强刺激性药物首选中心静脉途径给药的优点,取得患者配合。(3)教会患者识别药物刺激性化疗当天向患者交代清楚哪一瓶液体是强刺激性药物,哪一瓶是一般刺激性药物,切勿自行调节输液速度。(4)叮嘱患者输注刺激性药物时,尽量减少去卫生间、就餐等躯体移动,注意输液肢体的活动,避免注射针头移位,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物外渗。(5)指导患者自我观察,询问患者输注化疗药物时有无疼痛、肿胀的感觉,如有立即关闭输液开关,向护士汇报,且护士患者共同观察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有无滴速明显减慢现象,以尽早发现化疗药物外渗[1]。

1.2 护士的专业培训 (1)掌握化疗药物的相关知识:①化疗药物刺激性的分类,区分强刺激性与一般刺激性药物;②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③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方法。(2)掌握化疗给药的注意事项:①负责化疗输注护士必须经过专业训练,未取得护士执照的,不能进行化疗操作。输注强刺 激性化疗药物由高年资护士操作,输注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回血、疼痛等情况;②不能用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应先输入等渗溶液,确认有回血再输注化疗药物输注完毕后用等渗溶液冲洗,使输液管中的残余药液全部输入;③联合用药时,先输入一般刺激性药物,再输入刺激性发泡药物,如均为发泡性、刺激性药物,应先输入低浓度,两种化疗药物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④在外用血管输注发泡性、刺激性药物时可用三通输液装置,一路输入发泡性、刺激性药物,一路快速输入等渗液;⑤化疗药物推注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20ml药液至少3min以上或用5ml/min的速度注入,每注射3~4ml应回抽1次,检查有无回血,避免血管在短时间内受强刺激而出现损害。(3)增强观察力度,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检查注射部位有无回血及外渗现象。对于发泡药物要专人床边守护,密切观察至用药完毕。(4)严格床头交接班,每班交接内容包括:化疗药物名称、注射部位、输注时间、药物余量、输液通畅情况等。(5)合理使用静脉血管,制订静脉使用计划,左右臂交替使用,使穿刺的静脉得以修复。对强刺激药物宜选用前臂静脉,忌在手背及腕部注药,以免药物渗漏造成肌腱、韧带的损伤。因下肢静脉远离心脏且易于栓塞,所以除上腔静脉压迫者外,不宜采用下肢静脉给药,乳癌患者应健侧给药[2]。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