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破裂的临床护理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肌性管道,也是消化与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场所。

人类小肠全长3~9m,平均5~7m,个体差异很大,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十二指肠属上消化道,空肠及其以下肠段属下消化道。

各种外力的作用所致的小肠穿孔称为小肠破裂

小肠破裂在战时和平时均较常见,多见于交通事故、工矿事故、生活事故如坠落、挤压、刀伤和火器伤。

小肠可因穿透性与闭合性损伤造成肠管破裂肠系膜撕裂。

小肠占满整个腹部,又无骨骼保护,因此易于受到损伤

由于小肠壁厚,血运丰富,故无论是穿孔修补或肠段切除吻合术,其成功率均较高,发生肠瘘的机会少。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了解病人腹部损伤的时间、地点及致伤源、伤情、就诊前的急救措施、受伤至就诊之间的病情变化,如果患者神志不清,应询问目击人员。

2.临床表现小肠破裂后在早期即产生明显的腹膜炎的体征,这是因为肠管破裂肠内容物溢出腹腔所致。

症状以腹痛为主,程度轻重不同,可伴有恶心及呕吐,腹部检查肠鸣音消失,腹膜刺激征明显。

小肠损伤初期一般均有轻重不等的休克症状,休克的深度除与损伤程度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内出血的多少,表现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皮肤发冷等。

若为多发性小肠损伤肠系膜撕裂大出血,可迅速发生休克并进行性恶化。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说明腹腔炎症;血红蛋白含量取决于内出血的程度,内出血少时变化不大。

(2)X线检查: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有无气腹与肠麻痹的征象,因为一般情况下小肠内气体很少,且损伤伤口很快被封闭,不但膈下游离气体少见,且使一部分患者早期症状隐匿。

因此,阳性气腹有诊断价值,但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小肠破裂

(3)腹部B超检查:对小肠肠系膜血肿、腹腔积液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4)CT或磁共振检查:对小肠损伤有一定诊断价值,而且可对其他脏器进行检查,有时可能发现一些未曾预料的损伤,有助于减少漏诊。

(5)腹腔穿刺:有混浊的液体或胆汁色的液体,说明肠破裂,穿刺液中自细胞、淀粉酶含量均升高。

4.治疗原则小肠破裂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以简单修补为主。

肠管损伤严重时,则应做部分小肠切除吻合术。

5.心理、社会因素小肠损伤大多在意外情况下突然发生,加之伤口、出血及内脏脱出的视觉刺激和对预后的担忧,病人多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

应了解其患病后的心理反应,对本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家属及亲友对其支持情况、经济承受能力等。

(二)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伤口处理:对开放性腹部损伤者,妥善处理伤口,及时止血和包扎固定。

若有肠管脱出,可用消毒或清洁器皿覆盖保护后再包扎,以免肠管受压、缺血而坏死。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