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酵素?

毕业论文网   关于酵素的真相   简单说,酵素就是指一类蛋白质

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表示:“酵素”是个日语词汇,先被引进台湾,辗转进入大陆。

其实在规范的中文里,它早就有个正式的名字――酶。

酶是大多数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各种酶的缺乏往往都会带来或大或小的毛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何计国说,目前发现的酶除极少数是核酸以外,绝大多数属于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在云无心看来,酵素作为能催化生化反应发生的蛋白质,如同一部智能手机,可实现很多功能。

但市场上的酵素产品用来口服,就像在废品收购站翻出了几个不知道能不能用的手机,并胡乱拼凑成一部新手机。

酵素进入胃肠后会“失活”,起不到减肥、降脂等功效。

无心表示,酶是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其活性存在的基础是蛋白质的完整结构。

一般的蛋白质吃到肚子里,需要经过胃液很强的酸性环境,而且,胃中还有专为酸性环境而生的胃蛋白酶,可以把别的酶切开。

然后,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酶到了小肠,还要接受更强大的蛋白酶攻击,会被切得七零八落,被分解成小分子肽或氨基酸,几乎不可能保持完整。

即使有完整的,想要发挥作用还得“碰巧”被直接吸收进入血液。

但如果真有这样的酶,都会是生物学上的重大发现,不会只默默存在于营销广告中。

由此可见,酵素进入消化道后,会被分解,没机会进入细胞,不可能起到宣传中的减肥、降脂等功效。

自制酵素到底是什么   而说到自制酵素,其实和泡菜没有本质差异。

很多人觉得打广告的产品值得怀疑,自己做的便宜又可靠。

网络和书上都有很多制作方法和食谱,一般方法是把水果洗净切片,按一层水果一层糖的顺序装入玻璃罐内,密封后放置在阴凉处,浸泡3~6个月后就可以喝了。

无心表示,这种原料加糖、密封存放的制作方法,本质是一种自然发酵,因此做出的所谓水果酵素实质就是一种发酵制品。

所谓自然发酵,就是不人为添加菌种,而单单依靠原材料表面携带的微生物,在制作过程中繁殖形成一定菌落结构的发酵过程

发酵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理和代谢过程,其产生的物质类型也较为多样。

依照网上的制作方法,获得的“水果酵素”应该是“滋味酸甜”。

甜味来源很好理解,是事先加入的糖以及水果自身释放出的糖;而酸味则是来自于乳酸菌的活动。

事实上,泡菜、腌菜中酸味的获得,也是拜乳酸菌所赐。

乳酸菌是一种喜好糖的细菌,水果中和添加的糖为它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大量孳生,并且源源不断地将糖转化为乳酸。

不过也有很多人反映,自己制作的“水果酵素”带有酒味。

这则是另一种微生物――酵母菌活动的结果。

酵母对糖也情有独钟,在发酵环境中迅速孳生,有人说制作“水果酵素”时会产生气泡,那就是酵母产生的二氧化碳。

不过,当容器中氧气被耗尽时,酵母就开始产生酒精,酒味就这么产生了。

可以看到,一瓶自制的“水果酵素”,本质上是水果释放的和添加的糖、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或是酵母产生的酒精、氨基酸、维生素等代谢产物,再加上大量乳酸菌酵母菌的菌体组成的混合物。

它的成分组成,和酸菜汁或酒酿并没有本质差异。

而且这个“自制”的过程并不新鲜,如果把水果换成蔬菜,得到的东西叫泡菜

不如直接吃水果   等等,似乎还少了什么东西?“水果酵素”中的“酵素”哪里去了?事实上,作为蛋白质存在形式之一的酶,从植物细胞中被释放出来后,很快就被微生物们分解吸收了――毕竟在微生物眼中,这些水果的酶和其他蛋白质一样,都是好吃的营养。

所以“水果酵素”中,水果来源的酶含量极低,而更多的则是微生物活动分泌的,或者微生物死亡裂解后释放的酶。

可见,“水果酵素”改名成为“菌酵素”更为贴切。

而即便如此,具有活性的酶在整瓶所谓“水果酵素”中的比例也不会超过0.02%。

也就是说,就算喝上1公斤“水果酵素”,获得的总蛋白质也不过0.2克,还不如吃上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

水果表面的微生物组成是十分多样的,除了发酵需要的酵母菌或乳酸菌外,包括致病菌在内的微生物也在蠢蠢欲动。

一旦自制过程中稍有不慎,发酵过程中杂菌“占山为王”,这样生产出的“水果酵素”非但不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绝大部分的酶需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外界施加的无法进入细胞内部。

因此,可以总结出,通过吃的方式补充酶是无效的。

如果真的想调节体内的“酶”水平,需要从平衡营养、加强锻炼、作息规律等入手,让身体健康起来,这样体内的酶水平才会正常。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