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福建土楼

见证福建土楼

孙传志。

土楼,完全是被煽动的,我和小胡本就十分地不情愿。上午8点从厦门出发,游南靖土楼群再游永定土楼群,住永定,一路行程随意。

我见到土楼的第一感觉,就是觉得我见证了中国古老的智慧。据说,土楼多建在中国福建西南部和广东东北部的崇山峻岭中,而以永定县的土楼最具代表性。向导介绍,为躲避中原战乱逃到这里的人,来到闽西时,还得面对原居民的排斥以至迫害。相传这些被认为迟来只能当客人的客家人,到了明朝中叶,也为了抵抗日本倭寇的袭击而纷纷盖起土楼。另一种说法是当地居民为避开山上吹来的“阴风”(此风对人畜有害),把房屋盖成圆型可以避此风,不管怎样,这也是客家人的智慧。一族人围绕着一个中心集合居住,显然有利于他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共同的敌人。于是,在这里流传开的山中传奇,自然也包含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为了生存而奋斗的种种故事,福建土楼多达2万多座!

汽车一路盘山爬行,两边的坡地上和小溪边,土楼星星点点的。当你站在山坡公路上俯瞰,心中是汹涌澎湃的激动。四座圆楼簇拥着一座方楼,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绝伦,璀灿夺目,又像是一支气势磅礴的五重奏交响曲,在青山秀水之间激越地奏响。公路随着山势蜿蜒而下,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田螺坑景观魔术般地不断变幻,圆楼时而在前时而退后,方楼时而隐蔽时而暴露,来到坡底公路上,抬头往上一看,田螺土楼群犹如小布达拉宫横空出世,巍峨耸立,庄严肃穆,在阳光里一派金碧辉煌。 田螺坑第一座土楼叫步云楼,就是那位于“梅花”花心位置的方形楼,高三层。取名步云,寓意子孙后代从此发迹,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果然,步云楼还在兴建,族人又有了财力,随即在它的右上方动工夯建新一座圆楼,叫和昌楼,也三层。1930年,步云楼的左上方又建起了一座圆楼——振昌楼,还三层,每层26个房。1936年,一座叫作瑞云楼圆楼又在步云楼的右下方拔地而起,高三层,每层26房。最后一座文昌楼建于1966年,准确地说它是一座椭圆形楼,仍旧三层,每层32房。 让人惊奇的是竟然有东倒西歪楼——裕昌楼。从田螺坑往下4公里,来到下坂村,这里是一片群山削开的平地,溪流欢畅,茶园层层递进,12座土楼井然有序地散布在溪流两岸。这里面名气最大的土楼当属裕昌楼。裕昌楼被叫作东倒西歪楼,顾名思义,它是歪斜的,不过这从外观上看不出来,当你一脚踏进楼门,猛然看到全楼回廊的支柱左倾右斜,最大的倾角达到15度。六百多年来,裕昌楼就是这样,有惊无险,风雨不动安如山。裕昌楼始建于元朝中期,为刘、罗、张、唐、范五姓合建,高5层,分五大单元,五个家族各居一个单元,后半楼的每家每户的一楼灶间,都有一口清洌水旺的井,拿起水桶伸手即可打水,天井中心还建了一座单层小圆楼,作为祖堂,前面用河卵石铺成一个大圆圈,根据金木水火土等分五格,形状各异,煞是好看。

看高北土楼群,已经是到了永定,这里的开发比南靖土楼成熟。承启楼是高北土楼村的代表,号称“土楼之王”,有四环四层,圆中圆、圈中圈,历经沧桑三百多年,就坐落在路边,因上过邮票和讲求风水而闻名,承启楼附近的五云楼因年代久远而著称,墙壁倾斜,看来迟早要倒塌,据传有个八十老叟独守该楼,倒是进门处贴满老式祖国壮丽山河宣传画,看得出老叟云游四方之未竟壮志。

我们还参观了南溪土楼群。南溪土楼群只有衍香楼、环极楼、八角楼对外开放。衍香楼是第一站,以建筑而引人注目。附近山上建筑有衍香楼观景台,攀登而上,那观景台竟然高高的建筑在硕粗的水管之上,面积两平方米有余。爬上观景台俯瞰望去,壮哉,以衍香楼为起点,山谷中几十座土楼星星点点,蜿蜒而去。之后沿公路徒步了山谷才发现,这个山谷绵延十多公里,合计有几百座土楼星罗棋布。下山后沿着公路朔谷而上,两边散步着方的或圆的土楼,接连不断。一直往前走就是环极楼,八角楼了。环极楼的居民最为友善好客。

当地的老人讲,上个世纪,这里是一个人迹罕至的穷乡僻壤,现在,这里是中外宾朋纷至沓来的旅游胜地。他说在这个土地上曾发生过一个真实的传奇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根据卫星拍摄传回的无数张图片资料,美国的谍报人员和科学家认为,在中国的东南部布置着星罗棋布的千余个疑似核发射井。这个惊人的发现引起了美国上层的高度警觉。转眼到了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到中国访问,中美两国坚冰终于化解。以民间的、文艺的、文化的等形式组成的代表团在东西半球间来回穿梭,掩在两国脸上的云遮雾障的神秘面纱渐渐被拉开了一角。1985年,一对美国男女受美国中央情报局旨意,以夫妻身份到中国内地“旅游”,他们来到了福建的南靖县,对照经纬度标识和精确的定位,来到了一个个的疑似核发射井面前,他们得到了需要的情报,喜孜孜地回复了中央情报局,转而呈报给了白宫。这个近20年来让美国佬担惊受怕的疑似核发射井,原来是当地的客家民居

现在,关于福建土楼的资料多如牛毛,但在亲身经历观览后,总有一种难以释怀的特殊感想:实际上,土楼本身就是一种建筑,这种建筑成就了一种独特的民居。这种建筑,孕育了两派重要的民系福建土楼自第一代建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居住在土楼中的中原移民,一部分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另一部分人则在同是北方来的汉人中繁衍后代,构成了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福建土楼,作为居民的载体,由于其居住者的特殊性,在人类的传承方面形成了两派重要的民系,其作用是非常奇妙的。这种建筑,链接着一段历史渊源。福建土楼的存在,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有着时间悠远的发展轨迹。这种建筑,强化了多种防御的功能。福建土楼的功能性主要是防御,其次才是居住,这与一般民居的功能主次不同。它选址在远离城市的山区,交通不畅,信息闭塞,从山脚到居处山路漫漫、山道崎岖,这样的环境易于隐蔽;它依山傍水,便于农耕,生活自给,易守难攻,这样的条件便于存活;土楼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居住在里面的人们远离城市,远离土著居民,创造了自给自足、自我繁衍的生存环境。这种建筑,还蕴含了一种文化脉络。它除了具备精美的建筑文化(如防地震、防火、防水、防风、排烟等功能)外,又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文化。蕴含着客家同宗血缘凝聚力;八卦土楼包蕴了道家深刻的哲学思想;土楼内设学堂、题对联诗文,使土楼深具浓厚的文化性;土楼由封闭式向半封闭开放再到开放式的转变,反映了客家人作为一个民系由弱而强,反客为主的历史变化。这种建筑,从乡野走向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殿堂。福建土楼的列祖列宗永远想象不到,千百年前,当他们北望狼烟、仓皇南窜、退隐山林、但求生存的时候,他们土夯石砌的住宅竞千余年不倒,经受了风侵雨淋、地震雷电的考验,成了流芳百世的纪念,成了一种经典的民居;他们不能想象,这样一种退隐乡野土得掉渣的住宅,竞与世界上顶级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和中国的故宫、颐和园、天坛等皇家建筑一起,共同屹立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步入了辉煌的殿堂。

(孙传志,系全国微篇会员,省作协会员,市诗词学会秘书长,现为陕西省安康疗养院副院长。13309158198)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