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胃方对尖锐湿疣的IL

【关键词】 健脾胃方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胃方尖锐湿疣的IL2影响。方法:选择尖锐湿疣诊断标准的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的IL2水平及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患者健脾胃方后,IL2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内服,病人IL2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P>0.05) ,且健脾胃方内服可有效阻止和减少尖锐湿疣复发,其复发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结论:健脾胃方能明显降低尖锐湿疣的IL2水平。

[关键词] 健脾胃方尖锐湿疣;白介素2(IL2)。

尖锐湿疣(C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常见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复发率高。据国内外资料报道,临床治愈病例在停药后的复发率最高可达60%以上。且大量研究证明,尖锐湿疣的发生及转归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中医药对免疫调节有明显的优势,为了寻找中医药治疗尖锐湿疣的有效方法,我们在微波除疣后给予内服本院经验方—健脾胃方,动态观察患者血清中IL2的改变,探讨健脾胃方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及对CA的治疗作用。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符合尖锐湿疣诊断标准的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防治司2000年8月颁布《最新部颁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有非婚性接触史、配偶感染史或间接感染史;临床表现:男性及女性在生殖器、会阴或肛门周围,偶见口腔、乳房等处出现多个粉红色、灰白色或灰褐色丘疹或乳头状、鸡冠状或菜花状高起的赘生物,少数呈乳头瘤样增殖的巨大型尖锐湿疣。自觉有痒感、异物感或疼痛,常因皮损脆性增加而损伤出血。女性可有白带增多。用5%醋酸液涂抹皮损处,3 min~5 min后变白。具备以上指标者即可确诊为CA。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就诊前2周内未行相关治疗者;自愿且能配合参加本实验者。

1.3 排除标准 局部有其他合并症或女性正处于月经期不能行微波治疗者;行微波治疗后引起局部感染者;合并免疫功能异常疾病者;合并妊娠;合并严重心、肾并发症的患者治疗期间有不洁性生活史者。

1.4 病例选择 在本院皮肤科性病门诊选择符合观察条件的尖锐湿疣病人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每组24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情轻重基本相同(P均>0.05),具有可比性。

1.5 药物组成 中药健脾胃方:黄芪30 g、党参20 g、茯苓15 g、白术15 g、紫草10 g、夏枯草15 g、生薏仁30 g,上药加水450 ml,文火煎至116 ml,每毫升含生药1 g。安慰剂:黑扁豆90 g,如前法煎服,所有药物均由本院提供。

1.6 处理措施 采用单盲法研究。即实施者知道研究过程和目的,而受试者不知道。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均行微波治疗,微波局部除疣后治疗组加健脾胃方口服,安慰剂组加用安慰剂汤剂口服。4周为1疗程。

1.7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用酶联免疫法即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清IL2水平,试验药盒由晶美公司提供。

1.8 疗效标准 治愈:皮损消退,无新疣出现。好转:皮损较前变小,消退30%以上或有个别新疹出现。未愈:皮疹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随访:于停药后3个月、6个月各随访一次。

2 结果。

2.1 总疗效 治疗组24例,痊愈16例,好转5例,未愈3例,3个月后复发2例,6个月后共复发3例,治愈率67.7%,有效率87.5%,3个月后复发率8.4%,6个月后复发率为12.5%。对照组24例,痊愈14例,好转9例,未愈3例,3个月后复发8例,6个月后共复发12例,治愈率58.3%,有效率91.2%,3个月后复发率33.3%,6个月后复发率为50%。经统计学处理χ2检验两组有效率P>0.05,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3个月复发率分别为8.4%和33.3%,6个月后复发率分别为12.5%和50%。经χ2检验两组间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加用健脾胃方内服可有效阻止和减少尖锐湿疣复发,其复发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见表1。

2.2 治疗前后血清IL2水平 治疗两组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2水平均较低,治疗患者健脾胃方后,IL2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内服,病人IL2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P>0.05)。见表2。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