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摘 要:近几年教育改革,启发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新课标也要求课堂应不断创新,改变旧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探索精神的培养,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深入的去思考,独立寻求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也符合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以往的教育中,学校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对他们思维的训练,因此教育的功能往往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

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让启发式教学进入到中学的语文课堂中。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课程;应用策略;自主学习   1 启发式教学理论   启发式教学的理论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心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意思是说学生没有达到“愤”“悱”的心理状态,就不去开导,不去指点,这样,“愤”“悱”状态才是教师启发学生最好的时机。

学生对某一问题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尚未解决之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明确思路。

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想说有难以表达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孔子从教学的动机、目的、教学的逻辑起点和过程、教学的关系方面揭示了教学的规律。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传统的应试教育重视教师的讲和教,教师课堂上机械的照本宣科,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容器”,不把学生学习的主人。

而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思考,使他们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的领导者,教学目标的制订者,教学课程的组织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求知的启发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因此教师需要读懂学生内心想法,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动机水平的实际出发,采用风趣讲解,设疑引思,模拟演示等有效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进步。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课堂中往往高高在上,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其权威性不可动摇,而学生只有处于被接受的状态,很少有自由学习、主动学习的机会。

长此以来,学生变得不敢想、不敢说,仿佛学习只要跟着老师就行。

而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通过设问、启导,不仅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更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民主学习

2 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在时代发展与进步的前提下,启发式教学也不段完善和发展起来,新时期的启发式教学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统一,一个多样化”,“四个统一”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互作用的统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教与学相互作用的统一,教学过程认知与非认知的统一。

“一个多样化”是指:启发手段和方法多样化。

(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人们通常所说“教无定法”,因此没有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学生的,而选择合适的方法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不同的教学目标,相应的教学情境来说,在启发式教学中,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来供人们参考,教师就需要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堂中对不同的教学情境能做到灵活多变,也可以在课堂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课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巴基斯坦曾说过,最优化的综合运用各类方法的概念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具体的,有一些方法适合一个方面,但对于另一方面来说,他可能就非常不合适。

由此看来,想要更好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就要学会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让学生自己找到学习的乐趣,他们才能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启发式教学是在一切以学生为主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的,在启发式教学下,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逐步提高学习的能力。

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课堂中,要教学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学生解决困惑,引导他们走出困境。

这样,教师的主动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体现。

3 启发式教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启发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有良好的教学情境,那么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如果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

而且还要联系学生激发兴趣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如于漪老师在讲课文《晋祠》时,课前先引导学生回答我国的名胜古迹有哪些,有同学回答北京故宫,有同学回答万里长城,还有学生回答杭州西湖,只课前几分钟的导入,便有十几位学生参与进来,大大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课堂在进行基础的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是相对开放的课程,语文学习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他们表达句子的方式也有不同,比如说学生写作文时,题目是一样的,但他们写出来的文章是千姿百态的,语文学科的这一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学会观察,就能认识和了解一个事物,增长见识,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写作文时才有大量可写的素材。

其次,要交给学生学会提问题的能力,不断质疑,才会有探索问题的动力,然后在教室的引导下,解决自己的疑问,这样才能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三)进行合理想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语文课程的开放性使教师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比如在古诗词学习中,诗人构造的意境很多是通过想象,联想建立起来的,所以教师也要让学生学会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制动性。

4 总结   启发式教学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而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重新回顾了启发式教学的起源,面对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并指出,在语文课堂中想要合理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就要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采用多变灵活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要创设启发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学会自己提问题,更要在学习中会合理想象,发挥主观能动性。

启发式教学使课堂变得有趣,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但是,由于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应用的还不太成熟,因此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郑文福.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J].教育评论,2004(1).   作者简介   薛丽洁(1991—),女,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硕士研究生,淮北师范大学,学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