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盛行于什么代 [职场盛行“同代”和“隔一代”的群体交流]

身处职场,就必须与不同年龄的同事相处,年龄的差异造成的代沟成为职场同事交流的障碍,甚至还可能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职场员工更愿意与“同代”和“隔一代”的群体交流

交流的内容上,“80后”的员工相对其他年代员工会更加“公私分明”:与特定群体交流工作问题,与其他群体交流生活问题或娱乐问题。

交流对象――同代人扎堆儿      “相临代际年轻化交流模式”是本次调查的一个有趣发现,意思是每个年龄段员工除了和自己同年代同事交流最多之外,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比自己低一个年代同事作为主要的交流对象。

我们的调查数据表明:生于60年代员工中,23.5%的人与70年代员工有较多交流,但与50年代员工交流较多者比例下降为5.6%;70年代员工中有19.9%的人与80年代同事有较多交流,但只有10%的人与60年代同事有较多交流

这一趋势在各个年龄段表现基本一致,所以我们将这类职场交流模式称为“相临代际年轻化交流模式”(见表1)。

工作中实际交流情况受工作的特定情形影响,相对年轻人而言,更多的长者拥有一定管理职位,在工作中难免要与年轻下属进行工作交流

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年龄段员工最愿意交流的对象,本次调研我们还询问了“在单位里最愿意与哪个年代同事交流”这一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仍旧存在“相临代际年轻化交流模式”。

如,50年代员工中有22%的人选择60年代同事,而60年代员工中只有5.2%的人选择50年代同事;60年代员工中有23.1%的人选择70年代同事,但70年代员工中只有9.4%的人选择60年代同事;70年代员工中21.7%的人选择80年代同事,但80年代员工中仅17.1%的人选择70年代同事(见表2)。

交流主题――80后员工更加“公私”分明      由于工作原因,“与交流最多的同事之间沟通最多的话题”每个年龄段员工第一选择都集中在“工作话题”上,第二选择是“生活话题”。

但80后的员工则会更加注意话题的“公私”分明,比如,只有18.6%的80后员工会和其他同事谈起生活中的事情,而其他年龄段员工都有30%以上表示会谈到生活话题(见表3)。

但“与最愿意交流同事之间交流话题”则更宽泛,从工作扩展到生活、情感和娱乐休闲话题上。

但相对其他年龄段员工,80后的员工会更关注娱乐休闲的话题,有23.6%的80后员工会与最愿意交流同事交流娱乐休闲的话题(见表4)。

职场中的这种交流模式显示了不同年代员工之间存在着无形的“代沟”,显示出职场中年轻人的话语权力越来越大。

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职场中的“年长者”,如何适应并应对年轻一代的“话语冷落”?对于年轻一代,又该如何充分认识和借鉴年长一代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   说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针对上海、北京、广州、大连、武汉、成都、合肥、哈尔滨、西安、昆明十城市的2311名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访问,在95%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是±1.17%   (供稿:零点调查&指标数据)      如何跨越“职场代沟”   1.要选择对方能接受的交流和沟通方式。

2.要与人为善。

微笑是不同年龄层都听得懂且乐意接受的语言。

3.理解和尊重“老前辈”是填平与“卖老族”之间代沟的上策。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倚老卖老者,就会发现其倚老卖老的行为,多少都对“新人”有指导、借鉴作用。

当然,对“卖老族”也不可一味迁就或曲意讨好,要不然会让人觉得你始终是个没有主见、不能独当一面的“新手”。

4.不要太心急。

代沟”是由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年龄差异所导致的,故一劳永逸地解决代沟问题是不太现实的。

很多时候,刻意去消除“代沟”反而会起到强化“代沟”的副作用。

心中无“沟”,抛开“小字辈”的自卑,调整心态,既尊重年长同事,又尽量保持自我个性,通过自然的磨合使“代沟”消弥于无形。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