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柑桔小实蝇虫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摘 要:由于柑桔实蝇为害,严重影响了琼中县绿橙产业的发展。清除虫害果、喷药、物理防治、性诱灭虫、生物防治、化学防治防治柑桔实蝇的主要喷施措施。 毕业论文。

关键词:绿橙;柑桔实蝇;危害特点;防控对象   柑桔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1),俗称果蛆,属双翅目,实蝇科,寡毛实蝇亚科,合腹寡毛实蝇。该虫2006年首次在海南省琼中县绿橙果树发现为害柑桔实蝇具有繁殖快、世代重叠、迁飞性强、危害损失大等特点。为此,笔者通过几年来对柑桔实蝇发生为害特点的观察,并连续两年在琼中县湾岭镇北排村绿橙基地进行防控试验,总结出该虫害的综合防治新技术,通过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效果。   1 柑桔实蝇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中形,暗褐色,中胸背板黑色,有对黄色的缝后侧色条。小盾片黄色,具端鬃一对。翅具烟褐色且窄的前缘带,其宽捕超过R2+3脉端部部扩大。腹部红褐色,在第3背板前缘有一条黑褐色的横带,第3到第5背板中央有一条烟褐色到黑褐色的纵带。   卵,长约lmm,乳白色,梭形。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1mm。黄白色,蛆形,前端小而尖,后端宽圆,El钩黑色,前气门呈小环形,指状突1O~13个,后气门板一对,新月形,各有3个长椭圆形裂孔。幼虫期3龄,一龄幼虫体长1.5—3.9mm,二龄体长2.8~4.3mm,三龄体长7.1~l1.0ram。   蛹,椭圆形,长4.4~5.5mm.宽1.8~2.2ram。初化蛹时浅黄色,后逐步变至红褐色,第二节上可见前气门残留暗点,末节后节门稍收缩。 论文代写   2 发生特点   2.1 为害特点   柑桔实蝇成虫产卵于柑桔果实是,孵化出的幼虫蛀食果肉,常引起果实未熟先黄脱落。同时果实受害后造成伤口,引发酸腐病菌从伤口侵入发生为害至使果实腐烂脱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2 发生规律   近年来,笔者根据应用性诱剂监测结果,6~7月份柑桔实蝇开始入侵果园为害,从8~10月该虫发生明显上升趋势,其中8月中下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小实蝇的高发期,11月份琼中绿橙进入成熟期,果实着色变黄,柑桔实蝇再次盛发为害。   2.3 传播途径   柑桔实蝇成虫寿命长、产卵量大、成虫飞行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远距离传播可以通过卵和幼虫随被害果实、蛹随带土苗木和水果包装物传播,近距离传播可以通过成虫迁飞转移吸食为害而传播。   3 综合防控技术   3.1 农业防治   一是加强果园管理,结合冬季清园、修剪病枝死枝和病虫害防治管理,保证桔树正常生长,减轻为害。二是及时处理虫害果。随时拾捡落地蛀虫果和摘除被幼虫蛀害的黄果,将其集中掩埋50cm厚以下的土层并压实,在果园收获末期,要将残留的虫果摘除处理。   3.2 喷药防治   一是土壤杀虫处理:在落果较多且来不及清除时,采用5%辛硫磷剂撒施或用48%青死碑乳油剂等药剂喷施进行土壤处理,以杀死表土的老熟幼虫和新羽化成虫。二是果园喷杀处理: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内,可采用80%敌敌畏800~1000倍对树冠和果园周围的杂草进行喷雾杀灭成虫,喷杀时间为上午10~11时前或下午4~6时进行。   3.3 物理防治   利用柑桔实蝇成虫喜欢在即将成熟的黄色果实上产卵的习性,可以采用黄色粘板诱捕成虫,每亩挂黄板10~20片。   3.4 性诱灭成虫   一是采用果瑞特实蝇诱杀剂,每果园喷10个点,喷杀时间为下午4~6时进行,对小实蝇雌、雄成虫均有高效集和毒杀效果;二是采用甲基丁香酚诱杀柑桔实蝇雄虫(每亩挂瓶3~5个),减少了柑桔实蝇交配机会和孵化率,控制虫害繁殖发展,降低虫口密度,减轻为害。   3.5 生物防治   目前已发现多种桔小实蝇幼虫寄生蜂,有实蝇茧蜂、跳小蜂、没食子蜂,黄金小蜂等,国外一些地区已进行过一些释放研究,有一定的效果。此外,蚂蚁也是一种对蛹有效的捕食性天敌。均可作为综合防治桔小实蝇的手段之一   3.6 化学防治   大量使用农药不利于环保和果品食用的安全,不宜提倡。但当柑桔实蝇成虫发生高峰期,可用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或80%敌敌畏800~1000倍对树冠和杂草进行喷雾杀灭成虫,施药最佳时间为上午9~10时、下午4时~6时。?????   除了要采取严格的植物检疫行政措施来控制蔓延外,还要在柑桔园区设立常年监测点进行周年观测,然后根据寄主作物的生育特性和桔小实蝇在当地的发生消长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 代写论文 参考文献 [1] 林岳生,陈成伟.东山县桔小实蝇发生防治.植物检疫,2002(3):186~187.。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