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及处理措施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进步,以及各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和侵入性操作的增多,使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增加,严重危害着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使之成为一种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现将我院近两年来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总结如下,为减少职业暴露提供科学依据并寻求有效的防护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0年1月~2011年8月医院在岗职工,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保洁员、行政后勤人员等。

1.2 调查方法 医院职工发生锐器伤或职业暴露后填写医院设计的《锐器伤与职业暴露登记表》,登记表内容包括暴露者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工作类别、工作年限等,以及暴露情况,如暴露原因、方式、利器类别、损伤程度、处理方法等。

1.3 统计方法 计算构成比。

2 结果   我院是一个国家级三等综合医院,2010年出院病人约39611人,2011年1—8月份出院病人约 29396 人,医务人员共有1300名,经统计去年一年至今年八月份,共发生职业暴露约20例。

2.1 一般资料:暴露源及其比例         2.2 暴露过程         2.3 人员分布   表3 医院常见暴露人员例数及比例   以上可以看出,护士位居职业暴露的首位,锐器损伤占首位。

3 讨伦和结论   为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我院依据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制定了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上报流程,要求填写发生暴露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发生职业暴露时间、地点、损伤过程、暴露污染情况、暴露后应急处理、暴露后用药情况及定期随访观察结果,同时要求发生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科室要做好医务人员的心理工作,不能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

具体章程如下并要求各科严格遵守[1]:   3.1 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

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等。

锐器损伤职业暴露的主要暴露方式,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护理操作中不回套针帽,不徒手进行污针头等锐器的处理等。

3.2 术前必须查梅毒、乙肝、丙肝、HIV,如遇急诊手术,未能进行术前四项检测,发生职业暴露时要立即通知保健科和检验科,尽早查明病员是否有以上血源性传染病的存在。

3.3 发生职业暴露时要立即进行伤口的局部处理[2]。

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不少于五分钟,用75%的酒精或0.5%的碘伏进行消毒,包扎伤口

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4 如果是被乙肝病员的血所污染医务人员要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查,以查明是否本身就是一个HBSAG阳性的患者,三个月,六个月后再行复查。

3.5 如果是被梅毒患者的血所污染医务人员也要当天做梅毒的相关血清学的检测,同时使用长效青霉素进行治疗,四周,三个月后复查。

3.6 如果是被HIV患者的血所污染医务人员也要当天抽血查HIV检测,同时报告疾控中心,由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有必要,应于24小时内开始用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

原则上是越早用药越好,并采用联合用药法(两种或三种药物),最好在发生后的4小时内开始服药,最迟不超过24小时,坚持吃完一月的药量,吃药期间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的不适以及头晕头痛等症状,然后4周、8周、12周、6个月再行复查艾滋病病毒抗体的血液检测[3]。

一般来说,发生HIV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感染率很低,它受暴露时间的长短,伤口的深浅,大小以及暴露源的病毒载量的影响。

有研究资料表明,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机率为0.33%,粘膜表面暴露感染HIV的机率为0.09%。

3.7 强化职业安全培训与教育。

医务人员、实习人员、医技工作者、保洁员等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宣传是减少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对新进人员、实习人员定期反复规范化培训,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员的体液、血液和分泌物、排泄物的操作时要做好标准防护

我院职工在发生职业暴露后,通过正确的局部应急处理,经过半年的随访,无一人发生血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陈小玲,于慧琴,浅谈职业暴露的处理方法及预防[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6,3(8):93.   [2]李可萍,庄英杰,文翠容等,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71—573.   [3]《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试行) 二OO四年四月六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