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收取小额存款人账户管理费的探究

论文关键词:小额存款账户;费;中间业务  论文提要:我国商业对小额存款账户开征管理费已经施行了三年多时间,学界的态度已渐趋理性。

本文试图从银行经营管理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回顾和再探索,指出该管理费的开征对提高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高于账户数量减少带来的节约。

一、问题背景      2005年5月11日,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发布公告,决定从2005年7月1日起,对日均存款余额在500元以下的人民币个人活期存款账户每年收取10元管理费

之后,一年左右的时间,中国银行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全国性大银行都对外宣布收取小额活期存款账户管理费

银行方面的管理人员强调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收费,而是想引导客户加强科学理财观念,合理使用银行账户,节约银行系统资源,达到、银行、个人三方共赢。

曾经有学者担心的收费引发销户和挤兑风潮并未显现。

例如,在绍兴市建设银行,虽然拥有几百万元的借记卡用户,但从张贴收费公告以来,前来办理销户手续的个人用户日均不到一人。

二、收费原因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分析      现代主流学以理性经济人为假设,在该前提下企业(商业银行从本质上也是企业)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表现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简单说,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而储户作为银行服务的消费者,也要力求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从这个基本的研究角度出发,商业银行开征管理费的直接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通过收取管理费来增加非利息收入;二是促使存款人合理设置账户额度,尽快销核小额账户

长时间不使用的“睡眠账户”的清除,一方面可以节约银行存储系统资源、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降低系统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为该类账户的服务次数,节省柜台成本。

由于储户的频繁存取会导致日均存款余额逼近收费界限,储户可能自觉减少存、取款次数,这有利于稳定银行收入来源。

有学者通过推导得出可以享受银行服务的最低存款余额的表达式,说明银行设定存款收费限度的合理性。

但同时有一些因素也冲击着银行收费的理性基础。

其一,银行存在具有合理性的一个原因就是银行具有风险转移优势,包括对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转移优势:银行可以集聚大量的小额存款,预测资金需求的规律,满足客户将盈余资金出去增加收益同时保持随时运用资金的权利,从而以最低的成本满足存户的流动性需求。

银行的活期存款具备“汽车效应”,每天有存款被提取后,又有新的存款补充进来,因此银行可以把现金资产控制在适当的水平,其余资金投资于收益率高的贷款项目上。

由此看来,小额存款的每日余额具有规律,减少小额存款银行库存现金保有数量的影响有待考证。

其二,国际范围内大企业的脱媒现象已经比较普遍,银行已重新认识到零售业务的重要性。

小额存户存款相对比较稳定,对银行的忠诚度高,是银行核心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旦银行失去信誉,核心存款也会流失。

而且核心存款的比重高,可以帮助银行以低利率。

其三,现阶段,人们的交易习惯还未完全转变,许多储户对有形交易存在依赖,大量存款业务仍旧需要通过柜台办理。

因此,安排合理的网点布局,提供先进可靠的配套服务设施和优雅舒适的是银行吸引存户的重要因素。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实行收费之前多未上市,难以收集到公开的数据比较收取管理费对活期存款的影响。

但是以建设银行为例,该行于2005年9月全面开始对小额账户征收管理费

该行吸收存款的额度从2004年到2007年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在13%左右;个人客户活期存款日均余额2007年底比2006年底增长20%。

小额账户管理费收取并未明显影响到吸收活期存款的数量。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