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翻压与早稻移栽最佳间隔时间研究

摘要:依托通城县5年紫云英早稻—晚稻定位试验,研究早稻移栽前5、10、15 d翻压紫云英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以探索紫云英翻压早稻移栽最佳的间隔时间。

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早稻移栽前5 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最好,移栽前10 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次之,移栽前15 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较差。

移栽前15 d翻压紫云英处理的穗粒数显著低于移栽前5、10 d翻压紫云英处理的穗粒数

总之,紫云英翻压早稻移栽间隔时间较短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早稻产量构成因子   中图分类号:S1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8—4288—02   紫云英早稻—晚稻种植模式是湖北省紫云英的主要利用方式。

目前,紫云英生产利用的关键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种选择[1,2]、翻压量[3,4]、播种量[5]、翻压时期[6]及与化肥的配施[7]等方面,而紫云英翻压早稻移栽之间的最佳间隔时间的研究未见报道。

为此,2009—2013年,在湖北省通城县设置了田间定位试验,在早稻移栽前不同时间翻压紫云英,用以判断最佳的紫云英翻压时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隽水镇下阔村。

试验从2009年开始,至2013年为5年定位试验

土壤基础理化性质(2010年早稻种植前测定)为:有机质30.7 g/kg、碱解氮196.6 mg/kg、速效磷6.6 mg/kg、速效钾67.6 m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①对照,不施化肥、不翻压紫云英;②单施化肥;③施用化肥早稻移栽前15 d翻压紫云英,以下简称为化肥+移栽前15 d翻压;④施用化肥早稻移栽前10 d翻压紫云英,以下简称为化肥+移栽前10 d翻压;⑤施用化肥早稻移栽前5 d翻压紫云英,以下简称为化肥+移栽前5 d翻压

早稻移栽为每年4月30日,紫云英翻压时间分别为4月15日、4月20日和4月25日。

翻压紫云英品种为通城大叶籽,含水量90.2%。

全氮31.9 g/kg,全磷5.0 g/kg,全钾28.7 g/kg(2009年测定,干物质),翻压量为22 500 kg/hm2,在盛花期(4月15日)统一收割,然后在不同的时间翻压至稻田中。

化肥施用量为N 123.8 kg/hm2,基施50%,分蘖肥50%;P2O5 36 kg/hm2,基施;K2O 36.8 kg/hm2,基施。

氮磷钾肥分别以尿素(含N 46%)、普钙(含P2O5 12%)和氯化钾(含K2O 60%)形式施入。

供试早稻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两优3418。

每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0 m2。

1.3 产量产量构成因子   每年早稻收获期均在7月15日至20日之间,各小区单收单打计产。

在脱粒称量稻谷鲜重的同时,按小区分别准确称取稻谷1.0 kg,带回晾干后再称重,计算含水量,用于换算各小区稻谷实际产量

2010年因阴雨时间过长,稻飞虱发生严重,致使早稻产量降低。

2012年施肥后不久遭暴雨,各小区窜肥严重,故这两年产量数据略去不计。

2013年收获时调查产量构成因素,包括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并据此计算理论产量,计算公式[8]为:理论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1.4 统计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不同翻压时间对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采用邓肯氏比较法进行多重比较。

所有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完成,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紫云英翻压时间对早稻产量的影响   表1显示了2009、2011及2013年中,不同紫云英翻压时间对早稻产量的影响。

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及水稻移栽前5、10、15 d翻压紫云英均能提高早稻产量

单施化肥相比,除化肥+移栽前15 d翻压处理(2009及2011年)外,化肥配施紫云英均表现出了增产作用,且不同翻压时间增产效果不一样。

2011及2013年,翻压时间越迟增产率越高,即化肥+移栽前5 d翻压产量化肥+移栽前10 d翻压产量化肥+移栽前15 d翻压产量,2009年则化肥+移栽前10 d翻压增产率最高。

因此,从产量增加上来说,移栽前5 d翻压紫云英效果最好,移栽前10 d翻压紫云英效果次之,移栽前15 d翻压则对产量增加影响不大甚至有所减产,建议不采用此种翻压方式。

2.2 不同紫云英翻压时间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2013年调查了不同时间翻压紫云英早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呈现相同的趋势。

移栽前5、10 d翻压紫云英早稻理论产量较高,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产1 910和1 354 kg/hm2,而移栽前15 d翻压紫云英则仅增产50 kg/hm2。

进一步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发现限制移栽前15 d翻压紫云英增产的主要因子在于穗粒数,其显著低于移栽前10 d、前5 d这两个处理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比较5年定位试验早稻移栽前5、10、15 d翻压紫云英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以看出,紫云英翻压早稻移栽之间间隔较短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这主要与紫云英腐解和养分释放规律有关。

刘威[9]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0~32 d为紫云英快速腐解期,32~96 d为腐解停滞期, 在水浸泡环境下,紫云英2 d腐解率即可达36.6%。

紫云英腐解过程中,钾养分释放最快,2 d即可释放80%以上,磷在前6 d释放迅速,碳和氮释放略慢,但其释放速率随着腐解时间延长而降低。

因此,若紫云英翻压早稻移栽间隔时间太长,紫云英所释放的养分被早稻秧苗吸收的量将减少,从而对增产不利。

此外,在产量构成因子中,穗粒数与秧苗和茎秆的粗壮程度密切相关[8],而在本试验中,化肥+移栽前15 d翻压处理粒数显著低于移栽前10、5 d这两个处理,表明紫云英翻压早稻移栽间隔时间太长,早稻秧苗吸收的养分较少,长势较差,从而影响产量

参考文献:   [1] 陈云峰,李双来,乔 艳,等.五个紫云英地方品种比较试验[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2):2989—2992.   [2] 魏云霞,鲁剑巍,李小坤,等.湖北省不同双季稻区适宜紫云英品种比较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6):93—97.   [3] 李双来,李登荣,胡 诚,等.减施化肥条件下翻压不同量紫云英对双季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1):69—73.   [4] 曾庆利,龚春华,徐永士,等.紫云英不同翻压量对水稻产量和产值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9(6):76—77,88.   [5] 潘福霞,李小坤,鲁剑巍,等.播。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