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账单

王子婕。

巍巍太行铭刻民族史诗,滔滔漳河传颂鱼水深情。在太行精神陈列馆的展柜中,展陈着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它承载着革命先辈的优良作风,镌刻着太行军民的水乳交融,它就是埋藏于地下47年之久的八路军账单。是什么原因让这批账单在尘封了47年之后才公诸于世呢?我们先从黎城县孔家峧的一个棋盘小院说起。

1938年3月,朱德、彭德怀率领八路军总部从临汾、安泽一带进驻沁县,随后转战武乡、襄垣、屯留、潞城等县。到1939年7月,八路军一二九师、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和决死一三纵队与驻扎在晋东南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两次反击日军九路围攻的战役,八路军取得了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的胜利。

其间,八路军收复了晋东南18座县城,在晋东南的山西第三、第五行政区内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初创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在日军对晋东南实施第二次九路围攻中,长治地区各县城大部分再次沦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又从潞城转战到黎城、武乡一带,指挥华北八路军坚持创建和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由此,孔家峧成为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师部和太行军区司令部重要的秘密驻地之一。一二九师军需供应部门就设在黎城县孔家峧的这座老院中,院子坐落于村子最西,老院的主人郭建仁作为当时记录物资收支情况的负责人,保存了八路军各部粮食及调运物资的大批账单

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这批账单的记账方式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部分落款处写有八路军吉峪部、襄防部、伦敦工厂等多个代号生产单位。抗战时期,八路军转战太行后,为了保密,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使用了不同的代号,但由于战争年代留下的资料不完整,很多代号至今没有被破译。直到这批账单出现,才破解了吉峪部和伦敦工厂这两个神秘代号所对应的地点。吉峪部是指震惊中外的黄崖洞保卫战的发生地——黄崖洞兵工厂,伦敦工厂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冀南银行。记账文字一律不使用阿拉伯数字和大写数字,而是使用“苏州码子”(中国早期民间的“商业数字”,产生于苏州),这就大大强化了八路军保密措施。而在郭建仁的心里,“保密”这两个字也重如千钧。

1966年郭建仁去世后,儿子郭宜民遵守“守机密、少声张”的父训,将这批账单封存于地下。直到2013年,這批账单才从郭家老宅的地窖中被挖掘出来。账单详细记载了八路军各部调运粮食和其他物资的信息,许多单据的经手人就是郭建仁。单据的落款日期大多集中在1940年前后。经过岁月的沉淀,纸张已经泛黄,有的已经黏在一起难以剥离。仔细研究这些账单,我们不难发现,其弥足珍贵的文物价值背后饱含着太行儿女和人民子弟兵的血肉深情。

其中一张账单记录有:“青众队借郭建义玉茭两斗;县干队借申金山米一斤。”。

一些账单记录八路军的各项生活开销,有的是八路军从老乡家借到一勺油、一石米等借粮字据,充分体现出八路军的严明军纪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

“今保到村公所公粮米贰佰伍拾斤,今保到村公所公粮花料玖佰陆拾斤。”在这批账单中,还有不少是村民写给八路军供粮处的保粮账单。1941年,在日军对晋东南进行大规模“扫荡”前夕,为了确保军粮的安全,按照上级指示,需要把收购来的五万石粮食化整为零,分散在百姓家中就地掩藏,并制定了以五户为一个小组的“五户联保责任制”,以确保军粮万无一失。命令下达后,孔家峧全村百姓纷纷前来认领粮食,并喊出了“以命保粮”的铮铮誓言。日军撤退后,全村百姓把5万石军粮一粒不少地返还部队。然而,却有6位村民在这次保粮斗争中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八路军账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与英雄的太行山人民鱼水深情的历史见证,正是在这浓浓的军民情谊下,人民军队才在太行这片红色的热土上迅速成长,不断壮大!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浇铸出的太行精神,将召唤我们永远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责编 贾丹 杨挺)。

相关热词搜索: 账单八路。

9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