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比较与协调

摘 要:会计准则和税法差异已成为当前税收征管和会计工作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国现行税法会计准则为依据,分析了我国税法会计准则的差异,并提出了会计税法差异协调的措施。

毕业论文。

关键词:计准则 税法 差异 协调 一、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理论基础差异 1、会计目标和税法目的不同   会计目标一般而言是指财务报表的目标,而财务报表目标的确定,取决于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及其对于信息的需求。根本点在于让投资者或潜在的投资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和盈利的可能性。而税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强制、无偿、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依据公平税负、方便征管的要求,培植税源,引导社会投资,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利用税收杠杆进行宏观调控,保护纳税人的权益。税法遵循原则我们可称之为“有利原则”,从税法的目标出发,根据“有利原则”,税法必然对会计制度中可能对税收产生影响的风险估计、收益确认、费用扣除等方面加以限制。会计税法差异是围绕各自目标确立的两大体系之间的操作方法、程序上的差异。 2、会计核算原则税法原则不同   由于会计规范与税法服务目的不同,基本前提不同,两者为实现各自目的所遵循原则也必然存在差异会计核算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总体要求,是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是统揽会计工作全局及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具体包括客观性、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及时性、可理解性、谨慎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税法是对纳税人的应税收入进行强制征收,其相关规定会计制度更具有刚性。 作文 /zuowen/   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法规,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处理作了原则规定。在相应原则中,有会计税法共同遵循的,也有会计遵循税法遵循的,同时也有会计遵循税法遵循原则。 3、会计税法的职能不同   税法具有财政职能即聚集财富,从而满足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所需的物质。税法具有经济职能,通过税收制度调节个人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活动。最后,税法还具有社会职能,通过聚集的财政收入来实现收入的再分配。而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客观上所具有的作为管理经济的一种活动,不仅包括提供会计服务而且包括管理当局运用会计信息产生的效果。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的高级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的,管理者依据会计报表来做出各种决策。因此,二者的功能有着本质区别,为满足不同的功能,使的税法法规与会计制度制定时的侧重点不同,二者的矛盾必然存在。 4、政策选择和处理方法   在政策选择和处理方法方面,税法会计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税款的会计处理,企业税法规定应缴纳的税款,对企业来说是一项费用,它应当与作为该项税款计税依据的经济业务所取得的当期收入相配比。但是,由于税款与其它费用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性,在会计处理程序上也相应地采取了与其它费用的不同会计处理,从而可能使这种费用处理关系不复存在。此外,会计制度在针对缴纳的税款科目设T型账户时,并未充分考虑税法的实务操作规定,可能使得税款账户设置不适当。(2)在可选择的会计政策上,会计赋予企业更大自主权,税法有许多强制性规定,如在存货成本计价、折旧年限与折旧方法等方面,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永久性差异和作为所得税会计主要内容的暂时性差异。 代写论文 二、会计准则和税法的操作差异 1、收入确认和计量的差异   首先是收入确认范围的差异,指会计准则和税法在对收入进行确认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在定义上,会计准则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税法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及其他行为取得的各项收入总和。内容上,会计准则和税法在商品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上存有差异会计准则规定的商品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都是指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税法上的应税收入不仅包括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还包括税法规定的视同销售行为所确认的应税收入。其次是收入确认时间的差异会计确认收入实现时间和税法确认收入实现的时间不尽一致。税法确认收入实现的时间往往早于会计确认收入实现的时间。会计主要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出发,侧重于收入的实质性的实现,只有当各种形式的收入真正转移到企业以后,会计上才确认收入的实现。而税法规定收入的实现时间,应该以产品或商品已发出,价款己收取或者收取价款的权利已实现为原则确认收入的实现。税法收入确认没有原则规定,但作了列举式的规定。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存在的差异   首先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差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核算,对资产转让计税收入和换入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与会计处理是一致的。会计上采用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的方法,也适用于税务处理。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如果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存在差异,必然会导致当期会计损益与资产转让所得存在差异,报所得税时需要对此作纳税调整。其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成本模式核算与所得税政策存在以下差异:(1)换出资产会计上按账面价值结转,不确认损益。(2)换入资产会计成本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 3、建造合同的差异分析   对于跨年度的建造合同,在资产负债表日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会计上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建造合同收入税法上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两者的处理基本一致。但对于在资产负债表日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的,会计上强调企业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谨慎性原则出发,根据预计已经收回或将要收回的款项能弥补多少己经发生的成本,确认部分、或者不确认建造合同收入税法坚持权责发生制原则,不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依然按完工进度确认建造合同收入。 论文代写 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对资产负债表日己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发生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已编制的财务报表。   这与税法上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

毕业论文。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