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氢能源汽车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杨枝煌 杨南龙[摘要]目前我国氢能汽车产业发展已具备定基础但仍存政策、技术、不确定性、应用推广缓慢、标准制定滞等问题可借鉴主要发达济体相关产业发展验以成立氢领导机构、提升氢能发展识、加快氢能技术研发突破、加氢能汽车业支持力等措施抓手力推动我国氢能汽车发展

[关键词]氢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图分类]6;7 [献标识码] [编]00663(00)0009905[作者简介]杨枝煌博士国治理协创新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济、金融、对外贸合作等;杨南龙共漳州市委组织部研究室研究方向国济、马克思主义哲学等。

氢能具有烧热值高、发电效率高、清洁无污染、储运便捷、广泛、利用形式多、安全性能等诸多优而化石能作不可再生能正日益枯竭世界各国已广泛开始氢能研究并积极实现氢能产业化尤其是加速应用汽车产业领域。

近年我国高重视新能汽车产业发展更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要加快推进氢能汽车产业相关技术突破和创新。

我国氢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氢能汽车产业发展遇到了不少瓶颈如氢机汽车移动制氢技术瓶颈有待突破特别催化剂铂、铱等贵金属成十分高昂氢电池汽车比传统动力汽车成至少高出0%氢存运困难氢电池寿命短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滞等但氢能汽车环境相容性良、能量换效率高、噪音、续航里程长、加短、无充电被视理想可替代传统汽车交通工具。

近年我国科学布局其产业发展具备了定发展基础。

产业政策支持力不断加近年国逐步加对氢能汽车产业政策支持力。

0年《节能与新能汽车产业发展规划(000年)》提出车用氢能产业要赶上国际先进水平;0年国规定从0年9月日起到07年月3日对氢能汽车等新能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对加氢能力不低00公斤加氢奖励00万元并印发《能发展战略行动计划(000年)》将氢能电池列入“0重创新方向”;05年《国制造05》将氢电池汽车作新能汽车主要发展方向;0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等。

企业参与不断提升国基金项目支持下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支由高等院校、科院、能公司、电池公司、汽车制造企业等主从事氢能电池研究、开发与利用专业队伍。

研发领域涉及氢济相关技术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示试验等方面特别是科技部助“氢能规模制备、储运及相关电池基础研究”(000年)和“利用太阳能规模制氢基础研究”(003年)两项国“973”项目产生了重影响。

民、外和合企业成相关产业主要参与者。

3部分氢技术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多年研究与发展我国“973”项目氢能规模制备、储运和相关电池、质子交换膜电池研究能够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碳纳米管储氢、氢化物储氢、复杂化合物储氢储氢技术研究硫化氢制氢、生物制氢、甲醇重整制氢制氢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

虽然我国制氢原、氢气生产、氢气运输、氢气储存、加氢等全产业链系统优势上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定差距但太阳能光催化、电催化、光电催化和分水制氢以及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等方面研发了系列具有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氢能汽车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基础。

二、我国氢能汽车产业发展存问题是政策不确定性。

早期政策导向偏颇氢能发展识不足导致金多投向金属电池汽车产业氢能汽车产业投受到挤压。

07年实施双积分制初衷是了建立推动新能汽车发展长效机制实现传统汽车降低油耗和扩新能汽车产销规模但由已有车企只减少碳排放或者通非法交易获得新能积分多数传统企业没有动力型氢能汽车产业发展而是将更多精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纯电动汽车

二是技术不确定性。

虽然我国氢能汽车产业技术上有了定发展制氢储氢电池加氢、商业化等环节还存明显短板。

外供氢系统故障、冷却系统故障、电池模块故障、电池故障、辅助系统故障和绝缘故障等六问题亟待。

三是不确定性。

氢能和氢电池进入市场和节奏、市场和欲望依然不把握亟政府进行干预以便保持稳定量。

氢能汽车当前存产业链难以贯通困境特别是氢气供应仍然是制约产业发展环节常规氢气产业运营模式暂无法与新兴电池应用产品无缝衔接安全轻便储氢材还没有出现这使得氢能产品商业化进展十分缓慢。

氢能电池技术突破、电池成下降不及预期加上氢能知识普及缺失和不足使得氢电池氢能汽车市场化短期没有达到应有效。

四是竞争不确定性。

由竞争政策设计和实施存严重不足原有企业和新进入市场者仍存冲突。

市场位者往往投入量研发成而新进入者则通非法手段窃取技术专利或者已有研究水平上搭便车进行更新换代从而出现居上和打压原有市场位者情况使得很多型企业不愿投入巨研发而是继续观望等待技术突破或成熟阻碍了氢能汽车产业发展

五是应用推广进程缓慢。

基础设施方面配套仍比较落。

管运氢概只有00公里左右加氢至08年底只有3座世界排名日则拥有96座。

整车制造方面生产数量依然十分有限。

截至09年国氢能汽车产业集群达到60企业但是氢能汽车产量不足3000辆。

北上广深等城市能形成氢能汽车产业集群引领带动氢能汽车产业发展产业只是集聚张口、常熟等城市。

六是标准制定滞。

美国、日分别氢电池技术标准和氢能汽车标准上走世界前端。

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管理权限分散行业标准制定与认定孤岛隔阂现象较严重导致氢能产业技术标准单、笼统、松垮和割裂汽车行业、氢电池行业、纯氢制备行业等领域标准制定较粗糙产业国际话语权严重不足。

三、发达济体氢能汽车产业发展主要做法及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美国先出台了《氢气研究、开发及示法案》《氢能前景法案》《030年及以美国向氢济型国愿景》《国氢能发展路线图》等系列政策;欧洲也制定了《至005年欧洲氢能研发与示战略》《氢能电池我们前景》《氢发展构想报告和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日通“阳光计划”“新阳光计划”推动氢能研发并发布《氢电池车普及促进策略》《氢能利用进表》等政策措施。

(二)实施制定氢能汽车产业发展项目美国克林顿政府实施5亿美元“新代汽车合作计划(GV)”项目布什政府提出总共耗7亿美元“由轿车项目(rr)”以及“由计划(rl)”;欧洲先实施至九框架计划推动清洁城市交通项目、氢能电池研究项目和氢气设施络项目研究。

外“氢创新汽车计划(v)”“清洁能伙伴计划()”以及“英国氢移动计划(Kbl)”等多计划稳步推进;加拿实施“氢能早期采用者计划”“氢能社区伙伴”“温哥华氢电池专案”等项目兴建世界条氢能公路。

(三)成立氢能汽车发展执行机构美国国防部和能部成氢能产业核心部门并且成立了氢能协会、电池协会及相关团体。

国防部主要责氢能和氢电池军事应用能部主要责氢能规划推动技术研发突破和商业应用企业局责推动创新型企业氢能电池等清洁能技术合作。

谷歌、微软、可口可乐、苹、&等著名企业电力系统、电池、通信基等领域使用了氢能技术申请了超500项专利。

些地方政府如加州则使用氢能电池进行办公场所供电拨款建设公共加氢;日也成立了国级氢能发展相关机构如先成立以学研究人员主“氢能协会” “新能和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氢能电池展示项目组、电池商业化协会(G)、氢和电池战略协议会有效推动了氢能技术研发、示和推广。

(四)夯实氢能汽车发展国际合作机制009年9月德国与欧洲主要工业企业签署了欧洲氢移动项目合作备忘录;日丰田汽车公司已研发出二代氢能概念车并主动公布5680项专利推动国际技术合作和标准制定。

宝马、梅赛德斯奔驰、众集团、rLq公司、戴姆勒、林德集团、壳牌、B、L、V、v和vr等欧洲知名企业纷纷加强合作加研究强和氢基础设施建设。

(五)建立氢能汽车发展补贴制日0年开始每年对加氢建设和氢能汽车消费者提供补贴每部售价800万日元氢电池汽车提供00万300万日元补贴以其带动氢能汽车销售和产业发展

四、推动我国氢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建议()制定国氢战略将氢能发展作能革命突破口对外而言我国要彰显责任国形象主动担当气污染防与气候变化应对国际责任推动实现“050年左右防止地球气温上升氢能消费占比达到8%以上”全球目标。

对而言要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能技術、能体制、能供给、能消费等领域重要指示精神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全方位国际合作氢能领域积极作。

参与制定氢标准争取国际话语权适开展产业相关规起草与制订工作参考借鉴发达国标准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构建标准体系框架明确标准建设路线图统我国氢能标准并尽可能促使其成国际标准争取掌握技术主动权和国际话语权使我国氢能电池企业国际竞争获得先机我国氢能汽车产业发展扫清障碍。

(二)成立氢领导机构借鉴国际验成立央氢济社会发展委员会国发展改革委作央氢济社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基础上成立专门氢能汽车产业发展领导组加强氢济社会发展工作归口管理实现国有限系统集成和效益化。

(三)加快氢技术研发突破建立国外氢技术盟借鉴奔驰、宝马、丰田、田等著名车企合成立氢能委员会合国外力量实现优势补早日共突破技术瓶颈和整体集成提升技术水平。

建立国氢区域发展盟发挥长三角G60高速公路创新走廊已成立长三角新能汽车发展盟优势对接产业、智力等要素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等各链条合作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整体国际竞争力推动新能汽车体化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3构建我国氢济盟氢能汽车产业发展涉及跨界技术协涉及产业链重建涵盖制氢、储运、加氢电池及整车、零部件、固定发电等下游应用对相关产业和济发展有巨带动性。

氢能发展是巨系统要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基础设施、商业模式以及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诸多领域密切配合以及官、产、学、研齐心协力。

可借鉴发达济体验让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积极参与并吸纳华、兴、国移动、国电信、国通、车集团等通讯和交通企业加入积极探构建国特色氢济社会发展盟推动氢济社会市场化发展

筹建国氢能电池技术创新心专氢能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设备研发、标准制定、交流合作策划氢能电池国重专项推动氢能、氢电池氢能汽车等领域专业化发展和系统集成。

成立商学协会等氢产业市场化介组织做政策宣传、推动消费和信息共享搭建技术合攻关平台探氢能电池产业商业推广模式。

建立氢全产业技术体系加快建立涵盖制氢储氢加氢、氢电池氢能电池汽车等关键环节全产业链。

研发规模制氢稳定途径。

推动石化、石油等综合能公司加快发展集式化石能制氢技术加强对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研究防止二氧化碳污染和氧化碳毒。

二力发展可再生能制氢技术充分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

三探利用核能水技术实现水制氢产业化、规模化。

二是研发高效安全储氢设备。

我国储氢技术目前停留物理法领域因而济性和安全性不足。

应该加快向化学方法储氢即利用金属氢化物、无机物及有机液态氢化物储氢真正储氢率低、充氢速慢、放氢温高问题实现储存、运输、加安全性、济性和高效性。

三是研发成熟高效氢电池技术

发展电催化剂技术、无铂催化剂技术、功率质子交换膜电池技术、先进膜电极组件技术、低温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基氢电池系统集成技术等高新技术积极探再生式电池、生物电池研发

四是研发安全可控氢运输工具。

可考虑走“先商用车再乘用车”技术路线优先发展长续航历程物流车、重矿用卡车、客车、公交车进而发展船舶、航天、航空等领域运器械然再力发展私车逐步促进氢能汽车产业应用和发展

五是研发安全高效氢基础设施。

加氢方面降低加氢建设成提高安全性。

可考虑将部分油气改造成加氢鼓励石化企业进行加油加氢混合改造。

氢气运输方面国成立独立油气管道公司背景下利用已有天然气和石油管道优势建立专有氢气长距离、规模输送管线。

市场培育方面基氢能电池成熟技术通商业示、试等工程逐步推动氢能电池技术商业化。

加宣传普及力促进公众对氢能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等优势了和认知。

六是研发长远可靠氢环保和安全技术

氢能身绿色环保无毒无碳但是规模石化制氢程以及氢气储运和氢电池使用程如封存技术不当仍会因二氧化碳泄漏产生温室效应乃至遇火爆炸及破坏臭氧层等问题。

因要加强与氢安全相关氢检测传感器技术、潜事故情景处理技术等研究。

(四)加政策支持力加氢能汽车产业财税支持力。

根据实际情况对整产业链进行合理补贴技术研发、标准制定、购置税、加氢等相关方面进行适当支持。

建立氢产业基金。

建立国氢能产业投基金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领投吸引企业和慈善参与确保企业拥有足够用产业研发、创新、生产金保障。

3完善氢金融制。

银行方面建立灵活优惠贷款机制;股市方面以科创版引领带动其发展;债市方面支持涉氢企业发债。

总通政策性支持积极推动氢能电池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战略布局促进氢能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全面发展

制定氢重专项机制。

建议设立国重专项产业链重技术装备和工程问题如液态储罐70兆帕储罐氢气管和规模制氢技术等。

5实施氢节能减排。

方面优先考虑发展氢能重型卡车(氢能商用物流车)加快减少碳排放步伐;另方面充分利用废弃电力降低制氢成和提高能存储规模。

6优化氢企业集群。

力支持国企、民企、外企主动融入氢能汽车产业发展和布局促进这些企业建立涉氢业协创新机制。

引导石油、石化、海油、化集团等巨型综合能企业建立市场化产业基金支持各类科研院所进行科技研发培育更多具有担当精神民族企业建立盟创新、合攻关、共商共建共享供应科技体制。

7加培育氢基础学科人才。

积极创立我国氢基础学科培育氢基础学科人才氢能汽车产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提供人才储备和供应。

[参考献][]张志强郑军卫国际氢济竞争发展态势及我国对策[]国科学院院刊006(05)8[]马涛国外氢能发展现状及对我国启示[]节能技术008(0)337+36[3]张志强郑军卫氢济社会发展前瞻及我国对策[]科学与社会006(03)5[]科技舆情分析研究所氢能超前布局清洁能[]今日科技09(05)57[5]王丽刘斌氢能汽车关键技术分析及对策探讨[]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工程07(05)395[6]申娟赵康陈静安刚氢能汽车发展状况浅析[]科技创新与应用07(9)6+66[7]梁慧日氢能技术发展战略及启示[]国际石油济06(08)8795[8]张博万宏徐可忠李雪静魏寿祥世界各国氢能发展举措分析[]国际石油济07(09)6570 vl r rg rg bl r g Zg g lg(l Gvr llbrv r Bg 000;rgz r Zgz r Zgz 363000)br r vl " rg rg bl r r b r r ll rbl l lg r l l r lggg r vll bb rr r vl rl r r vl bl r r vl " rg rg blr r r k b lg b rg rg r rg rg vl lrg brkrg rg lg rr vl rg r r rg rg bl rK r rg rg bl ; rg; vl r(收稿日期0900 責任编辑 罗建邦) 相关热词 汽车方向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