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智力教育为智慧教育 互联网用大数据读懂学生 读懂孩子做智慧家长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最近一次未来教育大会的演讲上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现在,当老师越来越难,你如果只讲知识的话,刚讲到三,底下的学生可能已百度到八。学生们不缺知识,但缺的是智慧,缺生活的智慧,生命的智慧等。面对未来的教育,当前老师迫切需要逐渐地由知识的传递者向智慧的传递者方向转变,把教育要培养的“德智体美劳”的“智力”变成“智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日前,浙江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在杭州参加第二届未来教育家成长暨大数据时代的教与学学术研讨会时,也提到了类似的问题。

在一次普通高中的学生座谈会上,他问了两个问题。“同学们常用智能手机,那么智能手机触控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平时做体检的时候,医生会要求做核磁共振,请问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又是什么?”结果,在场学生都答不出来,并表示“没学过这些”。“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读书十多年,为什么连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都答不出来?”。

登机牌里的8个数学元素,你能找出来吗。

信息技术教育融合的三种途径。

建国认为,推进教育信息化,首先需要实现教学内容信息化。

数学老师可以讲如何用算法来进行数列求和,让学生编程验证哥德巴赫猜想;地理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电子导航、遥感、数字地球……施建国提到,乐清一所中学的数学老师将数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带领学生去尝试设计无人机;杭州长江小学校长丁杭缨,是数学特级老师,她从学生熟悉的登机牌里发现了8个数学元素,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如果每个老师都能结合自己所授学科,将其与信息技术融合,这就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第一步。”。

技术作为工具,还支撑着教学过程的创新。“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活动空间,应用信息技术创造情境,这其中包含四个空间,物理空间、资源空间、社交空间和实践空间。”这几年,浙江不少学校都在探索学科教室,每一门学科运用技术营造出专业的学科情境。

技术,更应该作为思维改变教育形态。跨界融合的思维改变教育供给方式;极致体验的思维改变教与学方式;大数据的思维推动教育教学精准化;开放民主的思维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他说,就像今天人人都拿到一个全新的智能手机,但等到明天,每个人手上的智能手机已经不同。因为安装的APP的多样化,让手机也彻底地实现了个性化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教育中怎样才能个性化——在多样化面前经过个性化选择。我们倡导的选择性教育,要求办学多样化,学习个性化,其过程就是选择。既然要实现教育资源多样化,就必须众筹。”。

温岭镇长上STEM课为啥更受欢迎。

信息化可促进民间优质教育资源的连接。

建国在举例时展示了两张图,一张平面的世界地图和一张“数字星球”图片。

在平面的世界地图上,俄罗斯在中国上面,看起来特别大,但把俄罗斯和中国在同一个纬度范围内对比,俄罗斯是中国的1.8倍。

“为什么地图上画得那么大?为了把地球变成平面,用了莫卡托投影法,地图其实是失真的。长期以来,教学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误区,认知是不正确的。而现在有了‘数字星球’,我们就可以破解这样的难题。”。

而未来的好老师,也不会仅仅是科班出身的老师。他提到,在浙江,STEM课程上得好的不一定是在职教师,还有可能是一位镇长

在温岭市城南镇,学生都喜欢镇长叶永峰的STEM课程。叶永峰是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戥秤项目的唯一传承人,他以戥秤研究为载体,给温岭市中学生上STEM课程。

“这种优质的资源来自民间、社会,所以我们需要用众筹的方法解决。”。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