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商隐诗作中“只是”一词释义

冯师曜[关键词]李商隐;《乐游原》 诗作;思路研究围绕周汝昌先生对李商隐诗作释展开论述思路从“只是”流是否与“祗是”相关以及前人对“只是”脉络发展研究以何潇提出“只是”涵发展程“跨层结构→限定性围副词→折连词”提法模型将“只是”归纳作“只+是”跨层结构、作“只是限定副词以及作“只是”折连词三重涵。

通对李商隐诗作“只是”诗句语法分析判明其各含义

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只是近黄昏”“只是”词含义通俗上讲理表折义说法。

周汝昌先生《唐诗鉴赏辞》赏析认“古代‘只是原无义它写作‘祗是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了。

别例且置不举单是玉溪己就有例。

他《锦瑟》写道‘情可待(义即何待)成追忆只是当已惘然其正谓就是(正是)那当下已然是怅惘难名了。

” 从周汝昌先生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其观①李商隐《乐游原》与《锦瑟》“只是”都表示“正是”、“就是”含义

②“只是”“就是”、“正是含义其作“祗是”词含义

由将围绕这两问题展开“只是”是否有“就是、正是含义;“正是”、“就是”含义是否“祗是”词抑或有其他原因。

李商隐诗“只是”尤其是较有争议《乐游原》“只是近黄昏”“只是”究竟表示什么含义

常用训诂学方法主要采取通语法方式从词性、语法、句法上做出分析判断。

、 唐诗“祗是”词含义唐诗含有“祗是”詞诗句有许多根据统计唐诗五律、五绝、七律、七绝含有带有“祗是”诗句共条 罗列如下①即随凤诏归何处祗是操持造化炉。

(姚鹄《襄州献卢尚》)②他若更相随祗是含酸对影堂。

(李远《闻明(有道)上人逝寄友人》)③应知长者名终祇是生人不回。

(张祜《咸阳城》)④微官如马足祗是泥尘。

(姚合《武功县作三十首(作武功县闲居) 其三》)⑤仍闻有新作祗是寄相思。

(贯休《题弘式和尚院兼呈杜使君》)⑥不应相见老秖是别离频。

(杜牧《贻友人》)⑦何曾画麟阁祗是老辕门。

(白居易《劝酒十四首·不如饮酒七首·其四》)⑧当若不嫁胡虏秖是宫舞人。

(王睿《昭君怨》)⑨不应须下泪祗是人然。

(潘仁《咏烛寄人》)⑩云韶何处奏祗是朝阳。

(张仲素《思君恩》)云独坐卧祗是对山松。

(岑参《题云际南峰眼上人堂》)君看望君处祗是起行云。

(王涯《闺人赠远五首·其三》)我们如从语义上顺承与限定或折关系分析“祗是”是否表示“止是”、“仅是”或者“就是”、“正是含义话就要周汝昌先生说“止是”、“仅是”有轻微限定含义而“正是”、“就是”表示是全然肯定程情感态上有微妙差异这两程界限并不应以模糊渡释。

我们发现⑩、“祗是”抵等“是”表示是顺承作用两句诗境营造上都表现出坐看行起豁然状态就其表现精神境界看更倾向“正是”、“就是”含义

而除外0句诗都有程不表限制或折“祗是”存。

这些句子表示句义上折有②、③、⑥、⑦、⑨;句义上无折旨表限定含义有①、④、⑤、⑧、。

以表句义折②例“他若更相随祗是含酸对影堂”若我当跟随逝者了就不会像现这样只能这供奉故人影地方怀着悲苦心情了。

因这里“祗是”既非表示“止是”、“仅是”也非表示“正是”、“就是”而表示种句义上折。

限定程轻④例“微官如马足祗是泥尘。

”以马足步泥尘比喻官位轻微状态有表示“泥尘”这状态是靠近下位程上有限制含义因更倾向“止是”、“仅是”含义

综上所述作“只是”形“祗是”其含义并不仅仅表示“仅是”、“止是”还有非限定含义表示折使用惯例存。

而从“仅是”、“止是”到“正是”、“就是”其词义换也非蹴而就程二者也并相似到可以兼而言程前者表限定者表顺承是否语出不得而知而二者含义有明显区分不可混淆这是定。

因针对周汝昌先生分析“祗是”有“止是”、“仅是”含义且较常用含义但不可概全;“祗是”“就是”、“正是含义使用比较少见不是“祗是”主要含义因是否能从“祗是”得“只是”“就是”、“正是”我们做保留见。

二、 唐代“只是”词含义如从对“祗是”词分析没有充分论据能够依其得到“只是”词涵我们不妨换种思路从“只是”词变化流入手探究其李商隐晚唐期所具备涵。

李艳君(00)认“只是”成词唐代主语作状语表“只是、只不”;太田辰夫(987)认“只”作副词始南北朝由限定实际数量发展限定程和围表“唯、仅仅”义;席嘉(00)、蔡甜(007)认“只是”成词唐代唐代开始“只”发展出表折连词用法;席嘉(00)还指出唐代也开始出现具有折功能“只是”。

何潇(06)前人研究基础上将这流概括“只是”词历了“跨层结构→限定性围副词→折连词”变化程。

综上所述“只是”晚唐期也即李商隐所处代已发展出了这三种类含义

这三种含义分别①作跨层结构只+是“只”表示限定“是”表示判断“只是”还并形成独立词汇二各表其义句子使用偏重表“是”判断性质。

②作限定副词只是副词只是”“是”判断作用被削弱成了衬音语素“只是”词表示对其所跟容限定

③作折连词只是只是”作连词功能是从其副词功能发展而这“只是”并非是被纳入分句分析修饰、限制某句子成分而是将放到分句外从而与整句子发生系起到折作用。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周汝昌先生所提到“正是”、“就是”含义比较接近①也即“只+是”跨层结构模式这种模式偏重“是”判断含义句“只”而保留“是”话句子思不会发生太改变。

周汝昌先生说“正是”、“就是”这含义比较接近“只是”义是比较正确因它处“只是”词形成初级阶段而义“祗是”前业已提及并没有足够证据可以证明。

但是“祗是”和“只是”涵是致相似我们从语义正向与反向判断得出“祗是”有表示顺承含义也有表示限定和折用法;我们从“只是”词形成流分析发现它有作“只+是”跨层结构、作限定副词只是”与作折连词只是”三种含义从不方法得出“祗是”三种含义和“只是”三种含义是致对等。

三、 李商隐诗作“只是”词含义若要想了“夕阳无限只是近黄昏。

”真正涵我们就必须从李商隐诗作其他“只是”用法入手通上述所论及三种含义分门别类对入座类比与对比得出结论。

李商隐诗作含有“只是”句子统计有以下八句①年华无事只是伤春。

(《清河》)②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月》)③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

(《离席》)④殷勤报秋只是有丹枫。

(《访秋》)⑤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

(《异俗二首·其二》)⑥夕阳无限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⑦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柳枝五首·其五》)⑧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已惘然。

(《锦瑟》)()李商隐诗作作跨层结构“只+是”我们从语法上分析话作跨层结构“只+是”“只”表示限定“是”表示判断语义上偏重者因而舍“只”而保留“是”原句含义上基不变。

通判断方法我们发现合有②“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存争议有⑥“夕阳无限只是近黄昏”、⑧“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已惘然”。

整诗咏月作“描写月影流光随处可见惹人怜爱。

动静交辉富有情致” 前六句描写池上与桥边景诗人月夜打开窗帘卷起簟帘全是月夜引发情致触动而月下水波荡漾、叶如水洗风情摇曳却都是旁敲侧击衬托与暗示七八句直面盛赞月色美“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句义上豁然盛赞语出辽阔是顺畅动人由衷感叹句义上不存折词义上也不对月美作何限制因而更接近表示判断畅达抒情。

而至较富争议⑥“夕阳无限只是近黄昏”并不属种类型原因如下如我们按照“只+是”结构判断方法舍“只”保留“是”将全句变“夕阳无限是(因)近黄昏。

”若做“正是”看所表达含义可能有两种其是单纯地叙述夕阳正是黄昏期缘故若按种理句则語出平淡无甚含义、心迹表达而不足以承担千古名句美誉;其二是“黄昏”词有情感倾向情况有衰颓、没落、隐没迹象诗人称赞夕阳美可做积极蓬勃情感理而若按种理处境没落与心态积极上实际上产生了整句部句义上折前半句与半句甚至还有着反差、反衬思这就与“只+是”结构判断方式相矛盾。

而系全诗动机和情感看“前两句诗说得很明白诗人因心情不是黄昏驱车到郊外乐游原派遣愁闷原因和目都很清楚” 夕阳正却只是将近没落美景瞬即逝与景无多喟叹这种因消逝而产生哀愁更合情理蕴深远使人回味无穷。

关⑧“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已惘然”句存不止种释故而下并梳理暂不叙述。

(二)李商隐诗作作限定副词只是”作限定副词只是”其涵上限制其所跟容但句义上并不存折表示“仅是、不是”含义

判断方法上由其强调限定侧重可以省“是”保留“只”而句义概不变。

通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合有④“殷勤报秋只是有丹枫”与⑦“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现作分析如下。

根据《访秋》诗整体含义看二句写诗人凉风吹拂下酒醉易醒而高楼望动作情态三四五六句是景色描写其象江皋、落日、轻帆、白石、暮云、远山、红霞有明显秋日象。

结句正明访秋思以炎方景物并无明显秋作前提只有丹枫以红叶表示秋天已到。

可见结句与前句景象形成反差是要突出“只是有丹枫”“只”、“仅仅”、“唯独”故而是作限定副词只是”。

而《柳枝五首·其五》诗前两句写柳枝已房室空存空有账幔上成双物。

“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无论如何向湖上张望却只能见到成双鸳鸯是放眼湖上举目堪伤就对眼前所只能触到景物展开独无偶情绪对湖上所见景唯有鸳鸯限定达到了极致。

(三)李商隐诗作作折连词只是”作折连词只是”句义上表示折因而诗句判断通逗前句子含义上有无折情况就可以进行判断。

我们发现合折连词只是”有以下五句①年华无事只是伤春。

③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

⑤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

夕阳无限只是近黄昏。

⑧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已惘然。

(《锦瑟》)首先看《清河》诗二句写诗人虽舟却频频驾车出游虽楼高却频频登楼览胜表现是种无聊赖状态《李商隐诗全集》将三四句“燕从及社蝶舞太侵晨”释对游者约定出游期而到早晚不齐但其写“燕”、“蝶”春日物象且其出游到不齐事并上下句有与关容因我们更倾向认这是种定出现而散乱发生伤春情绪五六句写想象除烦法结句“年华无事只是伤春”是说诗人正值青春年华无有烦乱事不应有许多情绪。

而事实却是无论诗人举动驾舟与凭楼(向外探)还是诗人想象绛雪除烦、霜梅取味(净化)都无法得到情绪纾而仅仅燕蝶舞就能让诗人感到烦乱因“只是伤春”“只是”表示前半句年华正与半句“伤春”折是做折连词用法。

其次《离席》“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句较易理莫劝诗人(诗人以杨朱喻)临歧路悲泣越劝反而眼泪越多语义上形成折是做折连词用法。

再次《异俗二首·其二》“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句其诗写越桂地方民俗根据《李商隐诗全集》释“颔谓捕鱼者多不容獭祭(獭祭捕得鱼陈列水边如祭祀称獭祭鱼);猪都(山猪)害却以有神灵不敢射杀。

” 越桂民俗对待水獭与山猪样会带祸患两种动物却有着截然不情感态前半句与半句形成折是折连词用法。

外关《乐游原》“夕阳无限只是近黄昏”句前已对其非表“正是”做出释故而以通俗理說从句义上看夕阳正美丽与其即将消逝定结局形成折是折连词用法。

《锦瑟》“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已惘然”首先根据周汝昌先生释看“他(李商隐)《锦瑟》写道‘情可待(义即何待)成追忆只是当已惘然其正谓就是(正是)那当下已然是怅惘难名了” 周先生将“只是”义作“正是”前提是前半句“情何待成追忆”而按理句即反问句根据反问即否定规律句情(怅惘情)不必等待它成追忆因那当下怅惘情已然存。

句梳理非常明显语义顺承因而属“只+是”跨层结构用法周汝昌先生释是可以成立。

而我们将前提将“情可待成追忆”“可”按“可以”思理那么就产生了可以等待这份怅惘情成追忆种预期与怅惘情当已存这种矛盾是语义上折故而句也可作折连词用法理。

结 语关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只是近黄昏”句“只是”围绕着周汝昌先生观展开思路并认其对“只是”“正是”理首先没有充足论据可证“祗是”“只是”流其次从语法角分析《乐游原》句“正是”理上并不成立因句义表折而非顺从是折连词而非跨层结构用法。

而《锦瑟》句通对前半句作前提具有不含义理从而产生了折连词跨层结构两种释周汝昌先生关《锦瑟》观是可以成立。

针对《乐游原》分析也梳理了李商隐诗“只是”用法共8例属跨层结构有例(《锦瑟》诗句取两种理法)属限定副词有例属折连词有5例或可从侧面看出“只是”词晚唐期用法已臻成熟。

参考献[]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上海上海辞出版社005[]郑瀛《李商隐诗全集》武汉崇局0536738[3]何潇《试论限定性围副词兼折连词历演变——以“但是”、“不”、“只是”例》[]汉语学习06(6)03[]蔡甜“可是”“但是”“只是”词汇化[]北京语言学硕士学位论007[5]席嘉与副词“只”有关几连词历考察[]武汉学学报00(6)779 相关热词 诗作释义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