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理气说佛手] 疏肝理气的中成药

佛手,为芸香科植物,其花、果实皆可入药入食,为疏肝理气佳品。

佛手花,又名佛柑花,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花朵和花蕾。

于早晨日出前采收,或拾取落花,晒干或炕干。

中医认为,佛手花性味甘、平,入脾、肺、肝经,有破气行痰、化痰止咳、理气开胃之功,适用于肝胃气痛,咳嗽等。

《药材资料汇编》言其“平肝胃气痛”。

佛手露,为芸香种植物佛手的果实的蒸馏液。

《金氏药帖》言其“专治气膈,解郁,大能宽胸”。

《中国医学大辞典》言其“悦脾,舒肝,宽胸,解郁,疏气,开胃进食。

治气膈,烦热骨蒸”。

佛手,又名佛手柑,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植物佛手的果实。

佛手主产于闽、粤、川、江、浙等省,其中以浙江金华佛手最为著名,雅称“金佛手”,集药用观赏于一体,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

佛手芸香科柑橘属,其性状与柑橘、柚等果木类似,与香橼、柠檬等有近缘关系。

佛手原产佛教之国—印度,后传入我国种植。

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苦、温,入肝、脾、胃、肺经,有舒肝理气,燥湿化痰之功,适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胁痛,胸闷,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纳呆胃痛,嗳气呕恶,咳嗽痰多,胸闷胸痛等。

本草便读》言其“理气快膈,惟肝脾气滞者宜之”。

本草纲目》言“佛手柑。

气味辛,温无毒;主治下气,除心头痰水;煮酒饮,治痰多咳漱;煮汤,治心下气痛”。

《滇南本草》言其“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

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本经逢原》言其“专破滞气。

治痢下后重,取陈年者用之”。

本草再新》言其“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瘕瘰疬”。

《随息居饮食谱》言其“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

现代医学分析,佛手干果中含柠檬油素、微量的香叶木苷和橙皮苷以及多种维生素,本品能扩张冠状动脉,并能抑制离体肠管运动。

醇提物乙酰胆碱引起的兔十二指肠痉挛有显著解痉作用。

现介绍几则佛手治疗方,供选用。

1.佛手粥:佛手(或佛手花)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佛手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

可舒肝理气,燥湿化痰

适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胃脘疼痛,纳差食少,咳嗽痰多,胸闷等。

2.清炒佛手:佛手250克,调味品各适量

佛手洗净,切丝,锅中放素油烧热后,放葱姜煸香,而后放入佛手,炒至熟时,调入食盐、味精等即成,每日1剂。

可健脾利湿,适用于脾虚水肿,痰湿咳嗽

3.佛手芹菜:佛手芹菜、调味品各适量

佛手芹菜洗净,切丝;锅中放素油烧热后,放葱姜煸香,而后放入佛手芹菜同炒待熟时,调入食盐、味精等,炒熟服食,每日1剂。

可清热平肝,适用于高血压头目眩晕,脘腹胀满等。

4.瓜络佛手猪肝汤:猪肝150克,丝瓜络20克,合欢花、山楂各10克,佛手、菊花、桔皮各6克,调味品适量

猪肝适量洗净切片,余药加沸水浸泡一小时后去渣取汁,纳入肝片,食盐、味精、料酒少许,隔水蒸熟,将猪肝取出加芝麻油少许调味服食,每日1剂。

可疏肝通络,解郁理气,适用于女子痛经。

5.竹笋佛手消斑羹:竹笋、佛手、生姜各适量

将竹笋切片,与佛手、生姜用水煮透,加盐适量调匀,在锅内冷腌24小时后即可服用,连续1~2月。

化痰消斑,可改善或消除妇女面部黄褐斑。

6.三花茶:佛手花、玫瑰花、月季花、蜂蜜各适量,放入茶杯中,冲入沸水,浸泡片刻饮服,每日1剂。

疏肝理气,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