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和脉搏:体温和脉搏用什么表示

体温   在家里给孩子量体温,除非医生有明确要求必须精确地测出数据,否则只要能大体判断出孩子体温比平时高还是低或者是否发烧就行了。

量体温的地方一般选择在腋窝下、肛门、口内等处。

对大孩子来说选择在腋下,对小孩子来说选择在肛门比较好。

量口内体温对婴儿来说是危险的,因此建议最好不要用。

选择在腋下量体温时:先把汗擦干,再将体温计水银头夹在腋窝中间,最后让孩子用胳膊夹紧体温计

对婴儿来说,妈妈要紧紧按住孩子的胳膊,以免体温计松动。

测量时间掌握在5分钟较好。

选择在肛门量体温,主要适合2岁以下的孩子

应使用头部圆、粗的肛门体温计

先涂好橄榄油,用左手举起孩子的双脚,让孩子双腿稍稍弯曲,再将体温计插入肛门内2~3cm,时间掌握在1~3分钟。

量体温过程中,大人要按住体温计不要松动。

量体温结束后,要养成将体温计甩几下,保证水银柱回到刻度线以下再收好的习惯。

有一点需要留意的是,选择在肛门处量体温一般要比腋下温度略高0.7℃。

如果不考虑到这一点,在预防接种后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时,往往会误认为孩子发烧了。

脉搏和呼吸   发烧时脉搏和呼吸会变快。

因此,和体温一样,在孩子健康时应测出孩子的正常脉搏次数,这样,一旦孩子出现不正常情况,会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有帮助。

号脉的方法一般是把手指轻轻放在手腕内侧靠拇指方向的动脉上,数脉搏数。

但是对婴儿来说,可能会号不出脉搏的振动,这时可以转向号头部的太阳穴。

一般把胸或腹的收缩扩张称为一次呼吸。

婴儿是腹式呼吸,所以应把手放在肚子上测。

稍微长大一点后,可以把手放在胸部测。

需要注意的是,脉搏和呼吸也和体温一样,应在孩子安定时测量。

哭得比较厉害或喝完奶后,应等30分钟再测。

孩子睡着后,数盖在他身上的被子的上下起伏的次数,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使体温升降的办法      冰枕和冰袋   冰枕是枕在头部能让人感觉舒服的,而不是因为可以降温才使用的。

如果孩子讨厌冰枕,不用也没关系。

如果孩子还小或体温不太高时,只要用冰袋就可以了。

冰袋有橡胶制的,也有塑料制的,但塑料制的较容易操作。

冰袋除了放在前额上用以降低体温外(孩子一般都不喜欢这种方式),还经常在生脓疮或流鼻血时使用,以降低患部温度。

热水袋   热水袋也有金属制的、橡胶制的、塑料制的,但一般以塑料制的容易操作,而且也不容易被烫伤。

不管是哪种,为防止烫伤,一般都要放在离孩子脚有一定距离的地方。

孩子一动仍然会很危险,所以切不可掉以轻心,最好在孩子睡着后收起来。

热水袋是放入热水后能暖身的器具。

热水温度可定在60℃左右,盖子要拧紧,然后要在外面多包几层布,以免孩子被烫伤。

即使这样,因为孩子的皮肤太嫩,易被烫伤,所以还是要放在离脚30厘米的地方。

热敷   热敷的方法是在浴巾的中央放上折4次的普通毛巾,然后透过70℃的水,最后将浴巾的两头拧紧。

浴巾敷在患部后,要用毛巾或绒布包好,再用布绳系好固定。

2~3小时后必须解开。

孩子患肺炎、支气管炎时,可以把浴巾放在胸口,其他诸如骨头、肌肉痛时也可在患部使用。

热敷主要是对发生异常的身体进行部分加热,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减轻炎症、止咳等目的。

喂药时      严格遵守用药量、次数      喂药时的留意事项   不能过分依赖药物   轻易用药不是好事。

最近的抗生素乱用就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

要依据值得信赖的医生开的处方用药,这是很重要的。

而根据非专家的判断服用那些在任何药店都可买到的药品是不可取的。

喂药前,妈妈应先明确这样一个认识:孩子的病主要是靠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治好的,而不是药的作用。

换句话说,对药物不可过分依赖,同时,还要掌握合适的药物使用方法。

次数、用量等要按指示   饭前、饭后,1日3次,以及每1次服用的药量都要按指示执行。

若到了服药时间,孩子还在睡觉,那么不一定非要叫醒孩子,等孩子醒了再服药可能更好。

如果把药吐了   如果孩子把刚服的药差不多都吐出来了,可以再喂一次。

可是,如果已过了一段时间才吐,或是只吐了一部分,这时最好能打个电话问一下医生是否再服。

讨厌吃药并且不想吃时   可以稍等一会儿,或是一点一点喂,或是用水冲淡一点,总之,多想一点办法。

如果还是不行,应向医生咨询。

偶尔也有孩子讨厌某种药的味道或气味的情况,这时可用药效相同的其他药来代替,也许会成功。

按量服用药物   同服错药一样,超量服用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当给孩子超量服药后,应及时与开处方的医生联系。

连续频繁使用退烧药有益吗?   如果距上次服退烧药已经过了2~3个小时,再服退烧药虽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副作用,但强制把烧退了并不等于病就好了。

如果是晚上,因为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服用2~3次,但第二天早上还是要去接受医生的诊断再作计议。

忠告:到医院去治疗的病当中,也经常有一些并不是很严重的病。

除了用药物治疗,还有很多其他的治疗方法。

如果孩子精神头儿足,心情好,多数情况下不用药也可以。

可以先和医生商量。

注意:上次吃过的药剩下了,要继续使用前,应提高警惕。

因为随着年龄的不同,即使症状稍有不同,用药也可能不同。

另外,喂变质的药也是很危险的。

各种药物服用方法   液体药物   1.将瓶摇匀,把1次服用量准确地盛入小碟子里,然后用勺一点一点喂。

2.利用瓶的刻度喂药时,大人的视线应和瓶保持在同一高度,以便正确分匀。

3.不要让瓶直接接触到孩子嘴上。

4.要把孩子扶起来喂。

如果要躺着喂,应把孩子的脸向侧微转,使药能喂入脸颊内侧。

5.如果孩子不张嘴,可以轻按孩子脸颊的两侧。

粉状药物   1.溶入约1茶勺量的凉开水里,用手指抹或用勺喂。

如果吐出来的话,就用勺接住,再喂一次。

2.把手指洗净,沾水,再沾上药粉,迅速抹入嘴里,最后喂凉开水或牛奶。

如果把药粉直接喂入嘴内,很可能呛进气管,因此要加倍小心。

片剂和胶囊   幼儿药物多为液体和粉状。

偶尔也有片剂和胶囊。

片剂可以捣碎了,胶囊则应把壳去掉取出粉末再喂。

但也有必须原样服用的情况,这时,应向开处方的医生请教。

但直接服用片剂和胶囊对婴幼儿是不允许的。

因为很容易卡到气管里。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