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影人说老电影老影人说老电影

老影人说老电影

于蓝:老电影里有我的人生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5日 08 版)。

于蓝至今还记得上世纪末,她在江姐曾经活跃过的重庆沙坪坝闹市中,站在联欢的舞台上,重读江姐的誓言时,台下有很多观众热泪盈眶。她感受到了英雄的力量,也感受到了电影的力量。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史研究学者李道新说自己的童年观影体验中,记忆最深的一次就是30余年前在湖北农村看露天电影《烈火中永生》。后来,他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观众会把江姐当成于蓝、把于蓝当成江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角色因其创造者而变得生动美好,角色创造者也因角色本身而被赋予了特别的光华。事实上,于蓝自己也会不断地以江姐的言行和境界来要求自己。”。

这就是老电影的魅力。当回望自己塑造角色时,于蓝发现那里有她的情感,有她的寄托,有她的思索,有她的人生。(王国平)。

于蓝近照为本报记者郭红松摄。

田华:时光镌刻信仰。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5日 08 版)。

经典影片塑造的一个又一个鲜活逼真的艺术形象,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喜爱,逐渐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田华饰演的“白毛女”和“李玉梅”便包含其中。“我随着饰演角色的变化实现了一种思想境界的提升,这些表演经历成为我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田华说。即使到了现在,每一次有老电影重播,她都不会错过。用她的话说:“我每次重看这些电影,就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老电影能够经久不衰,其中肯定有很多当代电影人应该借鉴的地方。”田华语重心长地说,在盛世之下,文艺创作只有与时代同步伐,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国家的发展洪流之中,满腔热情地讴歌时代主旋律,文艺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唐 蓉)。

于洋:难以割舍的光影情结。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5日 08 版)。

葛存壮:每个角色都能闪耀光彩。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5日 08 版)。

著名表演艺术家葛存壮在几十年的电影生涯中塑造了无数个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因为其中大部分是反派角色,还被列入了中国影坛“五大坏蛋”之一。顶着“反派专业户”这个银幕定位,葛老挨过骂,受过气,但从未说过苦。现在回想自己在老电影里的龙套生涯,葛存壮认为,这不仅磨砺了自己的意志和演技,也令我懂得了每个小人物都有美学价值这个道理,让我能够以更加严谨的气度和从容的心态对待演艺事业,甚至人生。“几十年过去了,当年一段段表演经历变成了如今的经典老片,每个角色无论正邪、大小都闪着耀眼的光彩。这些就是我人生的巨大财富。”(赵 宇)。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