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例自发性血气胸的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外科治疗

方法:30例行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术,34例行剖胸探查术。

结果:保守治愈30例,手术治愈34例,无并发症。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外科治疗;效果   自发性气胸是胸外科较为少见的疾病,但危险远大于单纯气胸,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我们自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共收治了自发性气胸64例,分别实施了胸腔闭式引流术和剖胸探查术。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组:64例中,男54例,女10例。

年龄15—47岁,平均28.3岁。

瘦长体型50例,匀称体型14例。

左胸44例,右胸20例。

除8例于病后一周来诊外,余56例均在发病后3—48小时内就诊,其中6例经内科多次胸穿无效后转至外科

全组首次发病52例,2次以上发病4例,有结核病史2例,COPD病史4例。

56例在发病前均有猛然用力、剧烈咳嗽、负重、运动等诱发因素(无外伤史),均有突发程度不同的胸痛、胸闷、刺激性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胸部X线检查均有液气胸征象,其中6例发病初期仅表现为气胸征象,第2,3d才分别出现血胸

诊断性胸穿均抽出气体及血性液体。

血胸量500—2500ml,>l500ml者36例,合并休克32例。

1.2治疗方法   30例行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管置于腋后线第7或8肋间。

其中24例待病情平稳后,以—10cmH2O负压吸引,并且辅以止血、输血、吸氧等治疗

总引流量600—2000ml,平均830ml。

置管时间5—14d,平均7.8d。

34例行剖胸探查术,术中均见肺尖与胸顶粘连带断裂,断裂血管蒂活动出血,肺尖多个小型肺大疱,伴气胸者肺尖撕裂漏气

24h内急诊手术14例,均为结扎胸顶血管蒂、切除和缝扎肺尖部大疱;3—7d择期手术3例,作凝固性血胸清除和肺纤维膜剥脱术。

1.3结果   无死亡。

保守治愈30例,手术治愈34例,无并发症,随访1一5年无复发。

4例术后漏气持续时间较长,经胸腔引流管持续副压吸引,胸膜腔内注入凝血酶,治愈。

2讨论   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的少见并发症,其发病率约占自发性气胸的2%~5%。

好发于无明显肺部病变的瘦长型男青年,女性少见,左侧多于右侧。

临床表现为咳嗽、喷嚏、深呼吸或体姿骤变后突感上胸刺痛,继以渐进性呼吸困难和内出血,并可迅速休克。

多为大量出血不易自止。

本病主要是由于肺尖部的肺大疤与胸壁之间形成的粘连带撕裂,导致其中的血管断裂,出血所致。

本组提示本病有以下特征:(l)青年男性多见:(2)多见于瘦长体型;(3)左胸多于右胸;(4)发病诱因与剧烈咳嗽或体力活动有关;(5)出血多由粘连带撕裂所致,多数出血缓慢,但不易停止,量多且时间长。

本病治疗主要有:(l)多次胸穿;(2)先行胸腔闭式引流,出血不止再行剖胸止血;(3)早期剖胸止血

采用何种治疗方案目前尚有争议。

本组资料表明:胸穿治疗无法完全清除胸内积血、积气,多次穿刺患者痛苦,不易接受;又不能有效地观察有无持续性的漏气及进行性血胸的发生,特别是进行性血胸的发生,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不主张采用此方法。

主张早期手术者认为粘连带血流来自体循环,压力高且胸腔为负压;粘连带中的小血管仅有内皮细胞而无肌肉成分,不易收缩止血手术既可清除积血,又能结扎出血血管,处理胸内病变,有利于肺的复张。

本病因兼有出血漏气,其粘连带撕裂处多位于肺侧,虽然粘连带血管来自体循环,但因其残段较长,可蜷缩而减缓出血速度,若断端附有较多肺织织则出血更慢,也易被压迫止血;肺表面撕裂处出血主要来自于肺循环,压力低,出血较缓慢,故为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提供了依据。

负压吸引能使肺迅速复张,脏层与壁层胸膜贴紧,压迫止血并能控制漏气,很快形成粘连而愈合,故应为首选治疗

本组30例病例经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并辅以止血、输血治疗后治愈。

病情重,出血量多,疑有活动性出血,无活动性出血胸腔闭式引流3d后仍未完全复、CT示血块包裹应尽快手术,发病2h内入院血胸量>l500ml且继续,或血胸量虽少但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状况不稳定者,宜紧急手术

经腋下小切口手术结扎胸顶血管蒂、切除和缝扎肺尖部大疙。

择期手术多为凝固性血胸清除和肺纤维膜剥脱,并处理肺大疱。

中量以上凝固性血胸难以吸收,应在3周内手术:过晚则纤维板形成且血管化,将增加手术困难及术后漏气、渗血、胸腔感染和肺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近年来有人采用电视胸腔治疗本病,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曲红艳. 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18)   [2] 李华, 蒋强, 刘薇. 自发性气胸108例临床分析[J]. 重庆医学, 2002,(03)。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