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研究进展

摘 要: 概述了近年来有关溪黄草在基原、鉴别、化学成分、、药 理、临床等方面的情况,指出今后应在化学成分、药理等方面加强研究

黄草香茶菜属 Rabdosia(Bl.)Hassk. 植物,原民间习用草药,现 已 作为中药材广泛,人们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笔者拟就近年来的研究情况作一概 述。

1 基原与鉴别

黄草因其喜生于山谷明湿溪旁,新鲜叶片揉碎有黄汁而得名。虽有较长的使用,但见 诸文字记载的当推《揭阳县民间习用草药简编》。香茶菜属植物全世界已知有 96 种, 是其分布中心[1]。该属有几种植物的外形相似,都叫溪黄草,不同地区的药名、 别名和植物名常有互混现象,经调查考证,认为溪黄草植物应为线纹香茶菜 Rab 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ara.[2,3]。陈建南 等 [4]对广东省溪黄草药材进行原植物调查和商品鉴定,认为商品药材中的主流商品应 为狭基线纹香茶菜 R.lophanthoides var. gerardianu s 和溪黄草 R.serra。其实,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的叶形、黄 汁 特征以及味道等有明显差异,[2,5]已作了比较鉴别,可以区分。《广西药材 标准》现已将两者分别列出(溪黄草的来源为线纹香茶菜,蓝花柴胡的来源为溪黄草)。肖树 雄等人将线纹香茶菜、溪黄草与内折香茶菜,溪黄草香茶菜和三姐妹(三味香茶莱)进行了 生药学鉴别[2,6]。冯毓秀等[7]利用显微镜对 12 种香茶菜属植物 的叶表面进行扫描和鉴别研究,为这几种植物提供了另一种鉴别途径。最近,赖小平等 [8]对溪黄草、线纹香茶菜、狭基线纹香茶菜和细花线纹香茶菜等 4 种植物成熟叶片表 皮结构进行电镜扫描;陈林娇等[9]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 DNA(RAPD)技术对溪黄 草类植物进行鉴定研究,认为这对药材的地道性研究有意义;曾元儿等[10]运用感 应 耦合血浆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香茶菜属 4 种植物(含变种)共 8 个样品中的 14 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应用模糊聚类分析进行分类,判断准确率为 100%。

毕业论文   2 植物化学和分析。

香茶菜属植物颇有研究的学者程培元[11]曾综述了国内外植物品种 41 种,共发 现了二萜化合物 160 余个,并探讨了本属植物的前景。王兆全等[12]从线纹 香茶菜的干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 β—谷甾醇、齐墩果酸、α—,α—二羟基乌苏酸、β — 谷甾醇—D—葡萄糖苷及线纹香茶菜酸(lophanthoides acid)等 5 种单体 ,而后一个在香茶菜属中系首次发现。我们在制订标准时据此拟出 TLC 鉴别反应。李广义 等[13]从溪黄草 R.serra 中分离出并鉴定为 isodocarpin、 n odosin、lasiodin 和 oridonin 等 4 种二萜化合物,后两者经体外抗菌试验,对金黄色葡 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吴兹武[14]分离并鉴定出溪黄草甲素(rabdoserria A) 和1,14—二羟基—7,20;19,20二桥氧基—(1α,4α,7α,14β,20β)贝壳杉烯—15 —酮。金人玲等[15]分离并鉴定出溪黄草乙素,前者具抗癌活性。赵清治等[ 16]还在溪黄草中分离出一个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为 5—羟基—4—甲氧基黄酮—7—葡萄 糖苷。对已发现的香茶菜属近 300 种二萜化合物,郭跃伟等人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 归纳出光谱特 征[17]和化学特征[18]。

分析方面,胡俊宏[19]等对显脉香茶菜、内折香茶菜、溪黄草和毛叶香茶莱等 5 种香茶菜属植物采用 HPLC 进行鉴定,由于各种植物所含的二萜成分结构不同而图谱也相异 ,同一品种植物虽产地不同但图谱仍一致,故具有鉴别意义。阮德娇等[20]对香茶 菜属植物中的冬凌草甲素等 8 种二萜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此法对香茶植物的有 效成分及其二萜化合物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前导性筛选手段。

毕业论文   3 药与临床研究

近期对香茶菜属二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有许多药理研究报道,而以前者为多,如抗菌、抗 炎、抗病毒作用[21,22]、抗肿瘤作用[23]、护肝作用[24]、对 平滑肌[25,26]和心血管[27]作用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卢长安等[ 28]作了山地香茶提取物对艾滋病病毒1型 (HIV—1) 的实验研究,表明它对 HIV—1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溪黄草能否按照此思路进一步做一些药理研究,至今见诸报道的很 少。廖雪芬等[29]用线纹香茶菜、狭基线纹香茶菜、溪黄草的水提取物作了一些药 理实验,结果表明三者均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部炎症反应,降低 CCl4 引起小鼠肝损伤 后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升高的作用,而狭基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提取物能对抗醋酸所致 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作用,说明三者都具有消炎利肝的作用。临床上,线纹香茶菜因清 热利湿褪黄等功效,故广泛作为消炎利胆片、复方胆通片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近期有报道 用溪黄草急性黄疸型肝炎 300 例[30],用溪黄草与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 等制成制剂治疗乙肝 68 例(有效率 84%)[31],用溪黄草与其他药制成“炎瘤宁栓 剂”等[32]。

4 小结。

综上所述,溪黄草来源为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菜,今后应在分清与其他同属植物区别的基 础上,结合分析技术,加强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重点是二萜类和黄酮类。而药理学方 面应同属其他品种的研究,着重在消炎、护肝及抗肿瘤方面,以其开发出更确切有效的 医药产品。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