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科学研究的儿童智力开发策略

【关键词】 儿童智力

脑科学是研究脑和心智现象及规律的科学[1]。它是人类知识史上涉及学科众多、关切领域众多、与人类切身利益关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儿童发育与教育论著几乎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关注脑科学脑科学的许多基础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改善儿童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而得到应用,尤其在促进儿童智力开发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基于环境大脑刺激儿童智力开发策略。

人体是一个极端复杂的生命体系,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不能离开周围的生活环境独自存在,它总是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接收各种各样的刺激(声、光、电、磁、振动、冷、热、化学物质等)。从生理学角度来说,环境刺激有两类:一类是适宜的刺激,即生理性刺激;另一类是伤害性刺激或非生理性刺激。如果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刺激作用的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2]。对儿童来说,伤害性刺激的危害更大,因为儿童抵御外界伤害的能力更弱,对伤害性刺激更敏感。许多实验证明,适宜的生理性刺激对脑的发育不仅无害,而且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

所以,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促进儿童智力发育:①父母(保姆)对自己良好素质的要求,包括对不良习惯的克服(如吸烟等);②幼儿园选择方面,尽量选择教育环境较好的公办幼儿园,有报道认为在促进儿童智力发育方面公办幼儿园优于私人幼儿园[4];③儿童环境者要有温暖而充满爱意的依附关系,以便从出生开始就能得到适应年龄的积极刺激等。

2 基于大脑突触修剪儿童智力开发策略。

最新脑部发育的研究证明,生命早期的经验对于脑细胞与脑细胞之间的联系—突触间形成的神经传导网络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经验除了能加强这种神经联系外,也能选择和修剪这种联系。婴儿出生时约有1011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产生大量的神经突触,几乎足够维持一生的需要。一生中的头3年是突触大量形成的时期,3~4岁时突触以惊人的速度增加,4岁时达到高峰,然后开始缓慢下降。幼儿期的脑是超高密度的,拥有的突触数量是实际需要量的2倍;10年后,大部分未被用到的突触会被淘汰,亦即被修剪掉[5]。

应该说,对儿童来说,联结的增加和联结的修剪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大量的、没有得到实际应用的联结并不能使智慧得到与之相应的提升,相反,适当的修剪才有利于提升智慧水平,保证部分联结的活性和弹性。因此,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刺激突触修剪显得尤为重要,不妨采取如下策略:①与负责照管的成人保持积极的相互作用,调动儿童多感官通道参与活动;②将威胁、恐惧及其它消极因素从学习环境中消除;③学习还要具有挑战性,即有新的经验或者信息,通过这些方法来刺激儿童的“大脑联接”。

3 基于大脑可塑性儿童智力开发策略。

所谓脑的可塑性,是指脑的结构(特别是脑内的微细结构)和功能都可以被环境因素修饰,学习训练、经验积累、习惯性行为等都可能使其发生变化。换句话说,脑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重组能力。脑的可塑性变化在宏观上表现为脑功能(如学习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的变化、行为的改变以及精神状态或心理状态的变化[6]。可以这样理解,儿童出生时没有固定的智力水平,但具有学习及适应变化的巨大能力,其智力水平处于变化之中。

基于大脑可塑性,应该考虑从以下三方面来开发儿童智力:①家庭社区因素,就是在学习环境创设中尽可能考虑满足不同经历和社会文化经验的儿童的需求;②不同年龄的幼儿,学习环境创设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要尽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发展需求;③时间和空间因素,适宜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有生命且持续变化的体系,它不仅仅属于硬件层次的一个空间,也包括了时间运用的方式以及我们期望扮演的角色,所以在环境设计上要考虑时间因素以及空间与时间的协调。此外,大脑可塑性发展的程度还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如经济因素、营养及出生前后的环境质量等。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