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及其伪品的鉴别

【关键词】 牛黄 正品 伪品 鉴别

牛黄为常用的名贵中药,为牛的胆囊结石,色金黄或棕黄,故名牛黄,为中医常用的息风止痉药。性味甘凉,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的功能。临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牛黄生陇西及晋地,特牛胆中得之,即阴干百日使燥,无令见日月光”。陶弘景谓:“今人多就胆中得之,一子大如鸡子黄,相重叠。药中之贵,莫复过此”。苏颂谓:“轻虚而气香者佳,然人多伪之,试法但揩摩手指甲上,透甲黄者为真”。可见自古以来对牛黄都有真伪鉴别。由于牛黄产量稀少,近年来已成功的在活牛体内培植牛黄,药材称“人工培植牛黄”。此外还有人工合成牛黄。目前已大量应用临床。今市售品主要有天然牛黄人工牛黄两类。下面对各种牛黄进行鉴别

1 牛黄性状鉴别

1.1 天然牛黄性状鉴别天然牛黄来源于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干燥的胆结石。主产于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分别称京牛黄、东牛黄、西牛黄。取自胆囊牛黄习称“胆黄”。取自胆管或者肝管的牛黄习称“管黄”。由于宰杀牛后未检查,牛黄胆囊内的时间过长,胆汁渗入黄内而成习称“吃胆牛黄”。

1.1.1 胆黄形状:多呈卵形,不规则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3 cm;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细腻而稍有光泽,有的外部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有裂纹;质地:体轻,质松脆易碎;断面:金黄色,有排列整齐的同心层纹;气味:气清香,味先苦而后微甜,入口有清凉窜透感,嚼之不粘牙。

1.1.2 管黄形状:多呈短管状,长约3 cm,直径0.5~1.5 cm;表面:红棕或黄棕色,有的呈棕褐色,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断面有较少的层纹,有的中空,色较深;气味:同胆黄。

1.1.3 胆牛黄多成暗红棕色或者黑色。质较硬,不松脆,断面似胶状,显黑色或者墨绿色,同心性层纹不明显或隐约可见。无清香气,味苦。

1.2 人工培植牛黄性状鉴别由于牛黄产量稀少,近年来河北等省,生产人工培植牛黄。销于全国并出口。人工培植牛黄是在牛胆囊内,放置异物,再注入易感菌,促使胆囊发炎,造成病理变化而促使胆结石形成。现又用注射法和用人工模拟胆囊和体外循环等新技术,在牛体内进行培育牛黄的研究,克服了手术育黄的弊端。其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牛黄基本相同。

药材为不规则的块状或粉未。棕黄色或黄褐色。质较疏松,间有少量的灰白色疏松状物和乌黑硬块。气微腥,味微苦而后甜,有清凉感。本品与牛黄碎片相似,不同点是断面不具有同心层纹

1.3 人工合成牛黄性状鉴别人工合成牛黄是自牛或猪等的胆汁中提取成分,参照天然牛黄的已知成分配制而成。多数成粉状,也有成不规则的球块。浅棕黄色或金黄色。质轻松。气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苦,入口无清凉感。水溶液也能“挂甲”,可作天然牛黄的代用品。已大量应用于临床。

以上牛黄均属正品牛黄,只是质量不同,疗效有差异。但都能应用于临床。牛黄为贵重药材,在商品中发现伪品牛黄不少,如用黄连、大黄、黄柏、姜黄、鸡蛋黄等的粉未加工,或加少量牛黄伪造。这些伪品使用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都不难分辨。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