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再通

作者:王成全冯雪影吴霞白焱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可有效限制梗死范围、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而这些均与梗死相关血管是否再通直接相关。

目前评定血管再通主要根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进行了修改,推荐了临床再通判断标准[1]。

本文对105例(男88例,女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冠脉再通标准,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判定指标与冠脉造影的符合情况和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急性心肌梗死溶栓 1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确诊为AMI的患者,其中既符合经静脉溶栓指征,又溶栓后1~3天作冠脉造影的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8例,女17例,年龄36岁~70岁,平均(59.1±7.1)岁。

其中,广泛前壁46例,下壁29例,下壁+后壁16例,前壁14例。

根据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情况,分为两组,冠脉造影显示TIMI—2—3级以上血流再通组,冠脉造影显示TIMI1—0级血流为未通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变化。

2方法 2.1溶栓治疗及疗效判定: 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溶栓指证:(1)典型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3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心电图至少二个相邻胸前导联或Ⅱ、Ⅲ、avF三个导联中至少二个出现ST段高≥0.1mV,不管是否有Q波出现。

(3)用药开始时间要在起病6小时以内(如ST持续抬高可考虑适当延长)。

(4)年龄70岁,无溶栓药物禁忌症者。

2.1.1冠状动脉再通的直接指征 冠脉造影显示TIMI—2—3级以上血流再通组,冠脉造影显示TIMI—0级血流为未通组。

2.1.2冠状动脉再通的间接指征 溶栓再通的无创性判断指标根据以下4项进行判定: 第一、心电图抬高的导联ST段,在溶栓后2h内抬高最显著的导联上ST段迅速回落≥50%者; 第二、胸痛在溶栓后2—3h内基本消失; 第三、溶栓后2—3h内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突然消失,或下壁心肌梗死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伴有或不伴有低血压。

第四、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至发病14h内或CK提前至16h以内。

具备上述4项中2项可以判定再通,但仅2、3项组合不能判定再通

2.218导心电图描记: 溶栓前常规做12导联心电图,加做V7~V9,V3R~V5R。

溶栓后3h内每隔半小时做一次,以后分别于溶栓后4h、6h、8h、12h及24h描记一次,一周内每天复查一次,观察梗死区导联ST段的变化。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