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5例临床观察

【关键词】 BiPAP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病;Ⅱ型呼吸衰竭

[摘要] 目的 评价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应用BiPAP呼吸机对3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h、1天、2天的血气变化。结果 治疗血气指标PaO2、S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结论 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关键词] BiPAP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病;Ⅱ型呼吸衰竭   BiPAP(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呼吸机又称双水平正压通气机,是一种具有压力支持(PSV)和持续气道正压(CPAP)功能的定压型便携式呼吸机,能在吸气相和呼气相按指定压力输出足够流量的气流,辅助患者实现通气。在2004年,我们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急诊住院患者,男16例,女19例;平均年龄(70.8±9.4)岁。COPD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Ⅱ型呼吸衰竭根据血气分析,PaO260mmHg,PaCO250mmHg进行诊断[2]。病情为中~重度,需机械通气治疗

1.2 方法 在常规应用抗感染、化痰、止咳、平喘、补液的基础上应用BiPAP呼吸机,选用大小合适的硅胶面罩,通气模式为S/T,呼吸频率为12~20次/min。吸气正压(inhale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IPAP)为12~26cmH2O,呼气压力(exhale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EPAP)为4~6cmH2O,氧流量为2~5L/min。吸呼比为1∶2,接湿化装置。只要患者能耐受,每天尽量延长通气时间,但不影响进食、饮水、咳嗽等。上机后2h、1天、2天,自主呼吸下复查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天数及临床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35例患者中,治疗前有嗜睡、肺性脑病12例。1例因病情加重拒绝气管插管而死亡,4例因不耐受无创呼吸机而加重改为有创呼吸机治疗,余30例均经治疗血气指标PaO2、S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病情缓解而出院。平均上机(10±8.5)天,平均住院(20.5±12.5)天。见表1。

表1 BiPAP呼吸机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比较 (略)。

3 讨论。

经面罩机械通气,即无创呼吸机是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轻中度急性呼吸衰竭取得的主要进展,其疗效达60%~80%[3,4]。我们观察发现应用无创呼吸机确实能够改善患者的PaO2、SaO2及PaCO2情况,有确定的疗效。其还可以减少气管插管发生的诸多副作用,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可减轻COPD急性加重期吸气肌疲劳,增加每分通气量。通气时给予一定的PEEP可以对抗PEEPi,减少呼吸功。Josephine等[5]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发现: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及在严重酸中毒之前应首选无创正压通气,可以降低死亡率,减少气管插管率,减少治疗失败。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年龄一般较大,有一定基础疾病,肺功能差,且呼吸中枢驱动能力及感受能力均低下,对低氧及高碳酸血症的反应也随之低下。无创通气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有助于气体进入通气不良的肺泡,改善气体分布,使痉挛的支气管扩张,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从而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及CO2潴留[6]。COPD合并Ⅱ型呼衰时改善通气量是重要环节。呼吸兴奋剂可以提高通气量,但同时增加呼吸作功,使耗氧量和二氧化碳生成量增加,故动脉血气改善不尽人意,还可加重呼吸肌负荷,诱发呼吸肌疲劳。无创性机械通气所采用的BiPAP呼吸机实质上为一种压力支持通气方式,其始动因素源于患者的自主呼吸,在患者自发呼吸较稳定的前提下,每次吸气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支持,以增强吸气,达到适当通气量,减少呼吸频率,克服患者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相对抗的缺点,从而降低病人自发呼吸做功和氧耗量[7],对患者疲乏呼吸肌的修复起到重要作用[8~10]。血气分析的pH、PaCO2、PaO2不应作为放弃无创通气的指征。即使是嗜睡者,随着CO2的呼出,神志也会逐渐好转,更易配合无创通气,使CO2进一步有效排出,形成良性循环。本研究中治疗前嗜睡患者12例,其中8例经无创通气后神志很快清醒。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