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脾损伤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医源性损伤发生原因,探讨预防与处理。方法:对我院发生15例医源性损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在手术中发现;发生于结肠手术4例、胃手术7例、胰腺手术2例、粘连性肠梗阻二次手术1例、外伤性肝破裂手术1例。全组均经手术治愈。7例行切除,其中5例行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3例行局部修补,5例行电凝,创面喷涂医用生物蛋白胶,明胶海绵覆盖创面止血。结论:良好的麻醉和手术医师熟练规范的手术操作技巧可以有效预防医源性损伤发生。根据脾脏损伤的程度合理选择术式是治疗医源性损伤的关键。

【关键词】 医源性损伤 脾切除 自体脾组织移植。

随着腹部手术在各级医院的普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医源性损伤病例临床上并不罕见,导致脾脏切除病例也逐渐增多。现就我院1988年~2004年间发生的15例医源性损伤病例损伤原因、类型和诊治情况予以分析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5岁~65岁。发生于结肠手术4例,胃手术7例,胰腺手术2例,粘连性肠梗阻二次手术1例、外伤性肝破裂手术1例。脾脏上极包膜撕裂3例,下极包膜撕裂6例,脾实质裂伤2例,脾蒂撕裂4例。15例病人中12例术中及时发现左上腹有积血,3例于手术将近结束时发现。

1.2 结果。

15例病人均在术中手术处理。7例行脾脏切除,其中5例行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3例行局部修补,5例行电凝,创面喷涂医用生物蛋白胶,然后用明胶海绵覆盖创面止血,术后置引流管观察出血情况,均取得良好疗效。全部病例均治愈,无死亡。

2 讨论。

对于脾脏损伤的外科治疗许多学者认为,在确保生命的基础上尽一切努力保留脾脏,以期保留脾脏的功能,从而减少无脾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因此,外科医生在处理脾脏损伤过程中应尽可能保留脾脏[1]。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