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注射质量对肾动态显像的影响

作者:吴继珍范义湘黄凯龄李科斌刘青竹 【摘要】目的观察止血带直接静脉“弹丸注射法和留置针“弹丸注射法对肾动态显像图像的影响,并总结护理体会。

方法各类肾脏疾病患者共103例,其中实验组65例,止血带直接静脉“弹丸注射法;对照组38例,留置针“弹丸注射法,采用肾动态显影图像质量合格率作为观察指标,该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采用x2检验。

结果实验组59例显像清晰度合格,合格率90.77%;对照组8例显像清晰度合格,合格率21.05%。

两组比较,实验组检查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止血带直接静脉“弹丸注射法比留置针“弹丸”法更合适肾动态显像

【关键词】“弹丸注射动态显像护理体会 核素肾动态显像(renaldynamicimaging)是临床核医学的主要检查项目之一,借助该技术能够了解肾脏的血流灌注、大小、形态及其摄取、分泌、排泄功能,具有简便、无创伤、计算GFR精确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1,2]。

在核医学工作中放射性核素注射是一种应用很广又很特殊的注射技术,尤其是动态弹丸注射,有别于普通静脉注射

弹丸动态检查需要放射性药物成整体而不是分散成多部分注射入血,这整体就是“弹丸”)形式注入显像剂,当其通过腹主动脉、肾动脉、肾血管床,迅速采集影像,以了解双肾血流灌注、双肾的大小及形态、双肾血流灌注曲线等有关参数。

动态弹丸注射技术直接影响到动态图像质量。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止血带留置弹丸注射图像质量,以探讨注射技术对显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各类肾脏疾病患者10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50例,肾结石28例,肾盂积水25例;男71例,女32例,年龄14—82岁,平均48岁。

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5例采用止血带直接由静脉“弹丸注射对照组38例采用留置针“弹丸注射

1.2方法 1.2.1仪器及药物采用GEinfiniaVcSPECT扫描仪,显像剂为小肾球滤过99mTc—DTPA(由广东希埃医药有限公司提供),成人每人次使用的放射性活度为185Mbq(5mci),小儿剂量为7.4Mbq/kg(最小剂量为74Mbq,最大剂量为370Mbq)。

显像剂体积约0.5ml左右(不超过1ml)[3]。

1.2.2患者取平卧位,床边动态弹丸注射实验组采用止血带直接注射法,即选择肘正中静脉,穿刺成功后快速推注显像剂,松开止血带同时立即启动计算机开始采集;对照组采用留置注射,即预先应用头皮针穿刺血管并固定好,将显像剂推注于头皮针导管内,接着用10ml生理盐水加压,推注冲击导管内的显像剂,以“弹丸”形式注入,同时启动计算机。

以每2s/帧速度连续采集30帧,经计算机处理获双肾部位ROI时间—放射性曲线。

1.2.3判断标准“弹丸”质量的监侧,参照Lervesson等的方法[4]。

在灌注曲线上a.是否出现灌注峰;b.高峰出现时间(t检验);c.根据是否出现灌注峰、灌注时间以及显像图像质量,判断显像是否合格,计算2组的显像合格率

1.2.4统计学处理实验组对照组显像合格率采用百分率表示,二者比较采用x2检验;显像图像质量佳与欠佳的差异采用x2检验。

2结果 65例止血带直接静脉“弹丸注射,即快速推药、松解止血带、启动计算机3个动作按顺序进行并在2—3s内完成,使动态弹丸”快速进入左心室形成高尖左心室峰图像,59例显像清晰度满意,图像质量合格,合格率90.77%(59/65),6例显像图像质量欠佳,占9.23%(6/65);38例应用留置针“弹丸注射,血流缓慢,动态弹丸”随血流进入心脏时间延长,FWHM增加,8例图像质量合格,合格率21.05%(8/38),30例显像图像质量欠佳,占78.95%(30/38)。

直接静脉“弹丸注射留置针“弹丸注射两组合格率进行比较,直接静脉“弹丸注射法肾图显影图像质量佳(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