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护士在成分输血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成分输血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有针对性强,制品浓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使一人献血,多人受益等优点。

这是输血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但在输注过程中,临床护士应掌握各种成分血的特点,保证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关键词】成分输血 临床护理 安全 1.临床上常用成分血种类 1.1悬浮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是一种从全血中尽量移除血浆和抗凝保存液后的高浓缩红细胞,然后加入红细胞添加剂制备成的,红细胞比容为0.50—0.65,保存期一般35天。

悬浮红细胞制剂浓度高,能提高携氧能力,输注量少,可避免循环超负荷,最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老年、幼儿及手术后需要输血病人

1.2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是将抗凝全血经去白细胞输血滤器(血站型)过滤后,经一定的离心力离心后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制备的高浓缩红细胞,然后加入红细胞添加剂制备成的,红细胞比容为0.50—0.65,保存期为35天。

2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剩余白细胞≤5.0×106。

不仅有悬浮红细胞的优点还可以更有效地预防HLA同种免疫、亲白细胞病毒感染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等[1]。

1.3洗涤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是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除去全血中80%以上的白细胞和99%以上的血浆,保留了至少70%的红细胞,在洗涤过程中同时去除了钾、氨、乳酸、抗凝剂和微小凝块等,血小板也随血浆被去除。

主要适用于有输血过敏史、血身免疫性盆血及IgA缺乏等;对已产生白细胞抗体的病人,而又需要输血时,可输洗涤红细胞,以降低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率。

1.4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采用物理方式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时间在5日内的全血、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液制品中的红细胞分离出来并加入红细胞保护剂甘油与低温(—65℃—120℃以下)冷冻保存,此细胞经过解冻去甘油后,加入一定量的注射用盐水或同时冻存的分离血浆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定义为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红细胞回收率≥80%、游离Hb≤1g/L、残留白细胞≤1%、残留血小板≤1%、甘油含量≤10g/L、体外溶血实验≤50%[2]。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常用于稀有血型和自体血液的保存等。

1.5浓缩血小板 手工分离血小板,采集新鲜全血后立即分离制备而成,外观淡黄色无明显可见的红细胞,如同混浊的血浆,每200ml全血制备的血小板为一单位,含量2.0×1010个血小板,容量25~30ml。

机器单采血小板是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一献血者采集血小板,纯度高,外观半透明,橙黄色,所含血小板数≥2.5×1011个血小板,24小时保存容量为125ml—200ml、5天保存容量为250ml—300ml[2],20℃—24℃振荡保存,供1个病人1次输用。

目前主要用机器单采血小板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人

1.6单采冰冻血小板 采集后血小板平均计数在2.5×1011/袋,每袋容积为125ml—300ml。

在22±2℃水平振荡解聚1h后,按无菌操作要求以1ml/min速度缓慢加入DMSO,使终浓度达到5%[3],同时在振荡器上以80~90次/min水平振荡,使DMSO与血小板悬液充分混匀。

加药后的血小板平放于—80℃低温冰箱内冻存备用。

1.7血浆(病毒灭活血浆) 病毒灭活血浆是将采集的血液通过离心分离好的血浆在百级净化的环境下,加入光敏剂—亚甲兰流入光照袋进行照射的装置(病毒灭活光照仪),在一定的温度(4—10℃),光照强度(28000LUX—40000LUX)摆动等条件下,进行病毒灭活的血浆,从而灭活血浆中的HIV、肝炎等病毒,保证血液安全的输注。

新鲜冰冻血浆血液采集后6小时(全血保养液为ACD)—8小时(全血保养液为CPD、CPDA—1)内分离出来,在—50℃以下快速冰冻而成,基本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20℃以下保存期为1年;普通冰冻血浆血液采集8小时以后分离出来,在—50℃以下快速冰冻而成,—20℃以下保存期为5年,和新鲜冰冻血浆区别是V因子和VIII因子很少或缺乏。

适用于抗休克、止血、解毒、免疫功能低下和肝病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等。

1.8冷沉淀 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2℃—6℃条件下融化用虹吸法分离制备出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

主要成分为Ⅷ因子、第XIII因子、纤维蛋白原和血管性血友因子等,在—20℃以下冰箱内贮存有效期1年。

主要用于儿童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患者。

除了解以上这些成分血种类和特性,护士还应掌握:(1)了解国家及相关部门制定的有关输血的法律法规;(2)熟悉红细胞ABO、Rh(D)血型知识、全血及血液成分的适应症、禁忌症,要了解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感染;(3)掌握各种血液成分的输注方法、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主要措施。

2.护理 护士在实施输血护理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必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运用专门的知识和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并通过良好的语言,熟练的技能,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情感的感染力,改善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病人共同参与输血过程,以达到输血护理目标的最佳效果。

2.1心理护理 输成分血和输全血一样,也有发生输血传染病的危险,病人担心害怕在所难免。

护士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输血风险二者关系,做好解释工作;并做好输血病人各种传染性指标检测工作,让病人放心。

病人存在恐惧、紧张心理,怀疑对抗心理和依赖心理,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如创造合适的输血环境,加强宣教,针对不同心理施护等。

消除病人的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顺利完成输血治疗。

2.1.1对输血病人常见的心理护理对策 (1)、充分了解接受输血病人心理状态和需求,护士病人心理状态和疾病状况越了解越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针对病人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护,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2)、做好输血前的宣教工作:输血前,采取各种方式向病人介绍输血的有关知识,输血对恢复健康的意义,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护士要有端庄的神态、亲切的语言、良好的服务态度,取得病人的充分信任。

(3)、输血过程中,护士熟练的技术、细致的观察、反复的巡视、合理处理输血中发生的细小问题,均能增加病人安全感,使他们在输血时放松情绪,得到很好的休息。

(4)、对输血产生依赖性的病人,则应讲明输血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仅仅是一种替代疗法,应鼓励病人从全方面配合治疗和护理

(5)、对输血有紧张、担忧,但又需要多次输血病人护士应进一步介绍有关血液输血的知识,输血与个案疾病的关系。

以消除病人的顾虑,放心地接受输血治疗。

(6)、对于休克和昏迷的病人,因其反应性降低,护士更应加倍关心。

(7)、对于病人发生输血反应,护士除了护理技术上的积极处理外,要加强对病人心理护理,着重要稳定病人的情绪。

注意自己动作稳重,不要惊慌失措,同时要耐心解释输血反应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时,护士要陪伴在病床旁。

既可加强观察、及时处理,也可让病人得到安慰。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