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核磁诊断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价值

【摘要】 目的:分析研讨核磁诊断在脑静脉血栓中的价值。

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脑静脉血栓患者中,选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依据其检查诊断方式分为CT组(40例)和核磁组(40例),CT组患者接受CT检查核磁组接受核磁诊断,分析两组患者检查影像学结果并比较。

结果:核磁组确诊率为100%,高于CT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核磁; CT; 诊断; 价值ki.cfmr.2018.1.0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1—0066—03   脑静脉血栓属于临床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低的一种疾病,因多种病因造成脑静脉系统闭塞或狭窄,阻碍静脉血液回流,合并颅内压增高的特征,多在中青年人群中发病。

疾病病因复杂,临床无特异性,因此目前仍然缺乏有关此疾病流行病学资料。

虽多数患者疾病预后较为良好,但仍有患者因未接受及时的诊治,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针对该疾病明确影像学检查的价值和符合率,对临床确诊脑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静脉血栓临床较为少见,其发病率虽然低,但死亡率较高[1—2]。

而该疾病临床特征无典型性,常发生误诊。

近年来,因科学技术逐步发展,核磁共振也逐步在诊断静脉血栓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影像学检查疾病开创了非创伤性方式

笔者所在医院用核磁诊断静脉血栓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3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脑静脉血栓患者80例,依据其检查诊断方式差异分为CT组(40例)和核磁组(40例)。

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各项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等确诊。

入选标准:(1)患者接受腰穿测颅压>200 mm Hg;(2)临床症状表现为颅内压显著增高,如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视力降低、视乳头水肿、呕吐、恶心、头痛等;(3)均知晓此次诊治方案,并签字确认;(4)产褥期、妊娠期患者;(5)患者均满足我国2011年脑静脉血栓指南中判定标准。

排除标准:(1)先天畸形者;(2)无法配合此次诊治者;(3)先天性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者。

CT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3~64岁,平均(36.6±1.3)岁;病程时间5 h~5个月,平均(3.2±0.5)个月;12例急性期,9例亚急性期,19例慢性期。

核磁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36.8±1.2)岁;病程6 h~5个月,平均(3.5±0.4)个月;13例急性期,10例亚急性期,17例慢性期。

两组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后实施。

1.2 方法   (1)CT组:患者接受CT检查,仪器为GE 64排C,型号为:Optima CT660。

(2)核磁组:患者接受核磁诊断,仪器为超导磁共振SIEMENS MAGNETOM AVANTO DOT 1.5T,6 mm层厚,给予T1W1、T2W1序列进行扫描;MRV用2D—TOF成像技术扫描,1.5 mm层厚,512×192矩阵,FOV20×20 cm,TE 3.9 ms,TR 35 ms,翻转80°,从前额扫描至后枕部,并在扫描块之下建立预饱和带,以便抑制脑动脉影像。

1.3 观察指标   研究结果由笔者所在医院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并分析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因脑静脉血栓的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所以,临床诊断疾病主要凭借影像学方式

目前临床诊断静脉血栓影像学方式具有多样性,主要包含MRI、CT、DSA等,而DSA诊断方式临床列为诊断静脉血栓的检测“金标准”,此方式可直观清晰的显示出静脉系统,但无法显示出脑梗死、脑出血、继发性脑水肿等变化[6],针对鉴别因先天发育不全、外在压迫等因素而引发的静脉血栓病变的作用也不太明显,加之此检查方式具有一定创伤性,费用和风险性均较高,所以临床不将此作为常规检查方式

CT检查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也具有局限性,此方式检查三角征、高密度三角征、特征性表现束带征的检出率低,虽给予CT静脉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可明显提升脑静脉血栓检出准确率,但此方式存在一定误差,且对操作环境有较高要求,发生颅骨伪影等状况的可能性较大,此外,此检查方式需给予含碘造影剂,所以,临床诊断静脉血栓,CT方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临床检查疾病时,可将CT方式作为首选检查方式,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影像学上将脑部CT分为?g接征象和直接征象:直接征象有高密度三角征(dense triangle)、条索征(cord sign),条索征则表明脑皮层静脉血栓形成,高密度三角征则往往表示患者上矢状窦中发生血栓,因静脉窦中血栓影像高密度影造成,可表现出静脉血栓各位置,CT平扫图横断面矢状窦后三分之一部位,CT平扫冠状面则出现在顶端上矢状窦部位,因静脉窦出现血栓闭塞脉管,而造影剂则只可穿过增生毛细血管或硬膜窦侧支循环,部分堵塞静脉则进入到血栓间窦隙位置,且强化硬脑膜充血信号,进而强化边缘信号;间接表现指静脉窦回流部位脑积水、脑梗死、脑出血、脑水肿,究其原因为静脉性脑出血、静脉窦脑梗死、颅内静脉淤血、脑脊液回收障碍等生理病理变化而造成,双侧或单侧脑片层下和脑叶皮质出现低密度影,周边存在脑水肿、脑室受压等表现,内存在高密度点状影,脑室颅压较高,且受到牵涉。

但仍然有25%的脑静脉血栓患者脑组织CT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尤其是单一颅内压高者,则需进一步接受MRI方式检查而确诊。

相对而言,MRI检查静脉血栓的敏感性比CT方式更强,若静脉窦脉管彻底栓塞后,则无流空现象,脑窦腔中信号异常。

MRI序列成像具有多个性,不会干扰到颅骨伪影,不仅可显示出静脉窦状况,且可全面系统的反映出脑静脉血栓间接征象。

MRI方式具有无辐射、高分辨率、多参数成像等特征,且因磁共振成像技术逐步改善和发展,尤其是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得到应用后,用此方式进行检查,可将静脉窦内血流状况、血管继发性变化、血栓状况等显示出[7—8]。

所以,目前诊断检查静脉血栓的最佳方式之一则为MRI方式

本研究中所纳入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CT和MRI方式检查,从检查确诊率上来看,核磁组确诊率为100%,高于CT组的90%(P参考文献   [1]麻学英,李小娟.核磁诊断静脉血栓临床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7):79—80.   [2]杨辉,金贤德.关于核磁诊断在脑静脉血栓中的价值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9):1183—1184.   [3]赵琦.脑静脉血栓22例核磁诊断价值分析[J].医药前沿,2016,6(8):93—94.   [4]容武伟.脑静脉血栓患者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226.   [5]杨旗,杨晓旭,段祥攻,等.高分辨率核磁黑血成像技术评估颅内静脉静脉血栓形成病程分期的价值[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8):420—423.   [6]马骋.脑静脉血栓22例核磁共振诊断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1):37—38.   [7]庞秀爽,裴海明.肾病综合征合并脑静脉血栓12例诊治体会[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7):81.   [8]孙慧.关于CT在诊断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5):77.   [9]吴隆飞,吴迪,赵文博,等.疑诊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肥厚性硬脑膜炎一例[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2):103—104.   [10]潘心瑶,王成德,黄佩雷,等.脑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16,21(1):22—24.   [11]沈倩,兰永树.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7,41(4):294—297,302.   [12]吕培培,穆学涛,王宏,等.脑静脉窦MRI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6,7(8):621—624.   (收稿日期:2017—11—14)。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