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翠湖畔说金梅等7则]湖畔翠庭

近几个月来,围绕着社旗县境内唐河西岸风景秀丽的千翠湖的开发,报道李店镇的新闻佳作频频出现在多级报刊电台。

与此同时,一个新闻新秀金梅的名字也叫响在千翠湖畔

而立之年的农专毕业生党金梅,在社旗县李店镇政府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系优秀共产党员,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功底颇为丰厚的新闻爱好者

2002年秋,李店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决定上马千翠湖开发工程。

2003年1月30日,党金梅就在《南阳日报》二版发表了她的处女作《社旗将开发千翠湖》,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金梅在李店工作几年内,一年四季,风风雨雨,心不离群众,身不离劳动,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老农们都叫她为闺女,无论心里有啥,见她直言不讳,一吐为快,这为她的采访创造了良好机遇。

《南阳日报・社会早刊》4月18日三版头条刊载的《一个老党员的情怀》,就是退休老支书郭庚臣和金梅共同切磋琢磨的结果。

歌颂了一个老党员的"夕阳风采"。

三四月份,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季节。

金梅带领男女团员青年,起早贪黑地投身到4000亩果园中,对每一棵果树实施疏花、疏果。

这样,她既传授了科学技术,又有了切身体会。

她撰写的农村生活气息浓厚的《李店时兴"果树计生"》一文,很快便在4月25日的《河南农村报》和4月24日的《南阳日报》刊出。

且两报都发了编后记,对这篇鲜活的"乡村故事"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

脚踏实地“跑”新闻      我是一名居住在鄂西五峰山区的农民通讯员,在14年的业余新闻写作路上,利用劳作之余,跑田边、蹲地头,历经了酸甜苦辣,也跑出了一些较好的山寨新闻

在多年的新闻采访过程中,我脚上磨过血泡、在山路上不小心摔倒昏厥过,也曾因采访活动延误农时,但更多的还是收获的喜悦。

我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方圆几十里的农民朋友有高兴事、伤心事、为难事都来向我倾诉,视我为知己。

随着新闻写作的不断成功,经验也日渐积累。

近年来,先后被县广播电视台和人大、政协、武装部聘为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

我坚信:凭我的双腿一定能够"跑"出更多更好的田埂新闻来。

多写有价值的“读者来信”      "读者来信"?熏越来越为读者所重视。

无论大报小报,专业报还是综合报,有关"读者来信"的稿件与日俱增,有的设专栏或专版,有的摆在重要位置上,甚至放在头版头条。

这是一种在新闻改革中所发生的有积极意义的变化。

"读者来信"是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使之"下情上达"的一条重要途径,它起到了发挥人民喉舌的作用。

读者来信的多少,是报纸与群众联系强弱的标志,千百万群众的来信等于一次最好的民意测验,因而办好"读者来信"专栏,在整个报纸工作中至关重要,是体现一张报纸有无战斗特点和犀利锋芒的重要表现。

"读者来信"作为一种新闻体裁,有它独自的特点和规律。

尽管"读者来信"的内容有表扬、批评、建议等方面,但一般说来,其稿件绝大部分属于批评性质的。

因此,"读者来信"的真实性是采写读者来信稿件的首要问题。

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送审制度(最好加盖单位公章)。

如果稿件失真,不仅工作被动,还会给党报带来不良影响。

竭诚希望大家采写更多更好的"读者来信"。

自学成才标兵门建新      1987年11月?熏门建新带着对军营的向往和憧憬踏入了绿色方阵。

严格的军事训练、火热的军营生活、情同手足的战友之情,时时激发着他的创作热情。

每逢工作、训练之余,门建新就铺开稿纸,让激情流露于笔端。

可由于文化基础不牢,专业知识匮乏,寄出的稿件篇篇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面对战友们的冷嘲热讽,他毫不气馁,自费购买了《新闻知识概论》、《新闻写作学》、《文学创作常识》等十余本工具书刻苦学习。

1996年,已小有名气的门建新调团里担任新闻报道员。

为了胜任本职,在新闻事业上干出一番成绩,他几乎没有休息日,要么一头扎进阅览室博览群书,要么坐在办公室钻研业务到深夜。

他深深感到:要采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就必须做到嘴勤、脚勤,要有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多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官兵中间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为此,他行程两省7县市,走遍了全团所有的连队,采写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新闻稿件

由于采访深入细致,稿件《大山上的守护神》很快又被《空军报》刊用。

近年来,为活跃军营文化生活,他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创作出了为官兵喜闻乐见的歌曲《鸭绿江畔铸军魂》、小品《新兵的上尉助手》、相声《不白活一回》等作品,均被《军营文化天地》刊用,受到了官兵的一致称赞。

4本厚厚的剪报本,一摞彤红的荣誉证书,不仅见证着门建新自学成才的足迹,更展示出他追求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和努力进取的精神风貌。

"倘能生存,我仍要学习",门建新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

读报优选法      1987年11月?熏门建新带着对军营的向往和憧憬踏入了绿色方阵。

严格的军事训练、火热的军营生活、情同手足的战友之情,时时激发着他的创作热情。

每逢工作、训练之余,门建新就铺开稿纸,让激情流露于笔端。

可由于文化基础不牢,专业知识匮乏,寄出的稿件篇篇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面对战友们的冷嘲热讽,他毫不气馁,自费购买了《新闻知识概论》、《新闻写作学》、《文学创作常识》等十余本工具书刻苦学习。

1996年,已小有名气的门建新调团里担任新闻报道员。

为了胜任本职,在新闻事业上干出一番成绩,他几乎没有休息日,要么一头扎进阅览室博览群书,要么坐在办公室钻研业务到深夜。

他深深感到:要采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就必须做到嘴勤、脚勤,要有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多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官兵中间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为此,他行程两省7县市,走遍了全团所有的连队,采写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新闻稿件

由于采访深入细致,稿件《大山上的守护神》很快又被《空军报》刊用。

近年来,为活跃军营文化生活,他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创作出了为官兵喜闻乐见的歌曲《鸭绿江畔铸军魂》、小品《新兵的上尉助手》、相声《不白活一回》等作品,均被《军营文化天地》刊用,受到了官兵的一致称赞。

4本厚厚的剪报本,一摞彤红的荣誉证书,不仅见证着门建新自学成才的足迹,更展示出他追求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和努力进取的精神风貌。

"倘能生存,我仍要学习",门建新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

记得刚学写新闻报道时,我拿着自己冥思苦想写出来的稿子请师里的新闻干事指导,他看了后说稿子写得太枯燥和笼统。

我没有气馁,将稿子拿了回去反复修改、用心润色后再给他看,他依然不置可否。

在我再三追问下,他说:"稿子文理还通,就是缺少些实在的东西。

"他指着窗外的鱼塘又说:"打个比方吧,尽管塘里鱼不少,但站在岸上是抓不住的,要抓鱼,得脱了鞋下塘。

"   自那以后,我一改往日腿脚不勤的毛病,一有时间就"泡"在连队的官兵中间,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在干什么、想什么、对目前的状况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慢慢地,我发现手里可写的东西多了起来,思路宽了许多,动起笔来也轻松多了,陆陆续续地也有一些小稿件报刊上变成铅字。

尽管只是些小小的豆腐块,但已使我初步体会到如同农夫摘下亲手栽种的果子时的那种愉悦。

回首短短的学习历程,我深深感受到新闻干事那个简单的比方里所蕴含的道理。

跟我一样还在新闻报道这座殿堂的门口徘徊的朋友们,不要怕麻烦,不要怕辛苦,让我们一起脱鞋下塘吧,在那里,许许多多活蹦乱跳的鱼儿正等着我们呢。

我是一名战士报道员,在新闻道路上得益于我亲密无间的"战友"——《新闻爱好者》,总想说声谢谢您。

当兵走的那天,在家乡中学任教的哥哥送给我一套1997年的《新闻爱好者》。

我知道,哥哥是想让我多读多看多学习,充实自己的军营生活,争取早日在军营建功立业。

我所在的连队距驻地县城很远,也很偏僻,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这也给我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来阅读《新闻爱好者》。

闲暇时,我捧着《新闻爱好者》来读,让我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寂寞思乡时,有《新闻爱好者》陪伴着我,它成了我亲密无间的"战友"。

训练之余,我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新闻爱好者》,它每个栏目的特点我都熟记于心。

在《新闻爱好者》的启发下,我开始了"爬格子"的尝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4年的时间里,我在军队和地方报纸上发表稿件130余篇,个人两次因新闻报道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被济南军区和河南省军区表彰为"岗位成材标兵"和"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被6家报刊聘为特约通讯员。

每当回首往事,我都由衷地感到,是《新闻爱好者》杂志使我从一名新闻"门外汉"成长为一名"兵记者"。

谢谢您《新闻爱好者》,我一生的老师,我亲密无间的"战友"。

单位订了十来种报纸,如果每天把所有的报纸都读完,不但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还要影响工作。

于是,在读报实践中,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爱好,总结出了几种较理想的读报方法。

浏览读法。

厚厚一叠报纸送来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对每张报纸扫描。

或看看版面,或看看标题。

瞬间,各种报纸尽收眼底,脑海中便有了总体印象。

梗概读法。

如登载有可读性的社会新闻、轶闻传说等作为一般性了解的文章,就快速读下来,对文中所报道的事件有个粗略地了解,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

摘要读法。

有些文章,或自己爱好,或对工作有指导意义,但由于篇幅过长,或有些段落内容不太重要。

这种情况下,就"掐头去尾"去粗取精,读我所用,读我所爱。

精读法。

有些报纸的文章,对我来说,是渴望已久,求之不得,本人当然对此珍爱有加,小心翼翼保存下来,利用工作之余,细细品读,从中汲取营养。

脱下鞋子下塘去      1987年11月?熏门建新带着对军营的向往和憧憬踏入了绿色方阵。

严格的军事训练、火热的军营生活、情同手足的战友之情,时时激发着他的创作热情。

每逢工作、训练之余,门建新就铺开稿纸,让激情流露于笔端。

可由于文化基础不牢,专业知识匮乏,寄出的稿件篇篇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面对战友们的冷嘲热讽,他毫不气馁,自费购买了《新闻知识概论》、《新闻写作学》、《文学创作常识》等十余本工具书刻苦学习。

1996年,已小有名气的门建新调团里担任新闻报道员。

为了胜任本职,在新闻事业上干出一番成绩,他几乎没有休息日,要么一头扎进阅览室博览群书,要么坐在办公室钻研业务到深夜。

他深深感到:要采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就必须做到嘴勤、脚勤,要有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多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官兵中间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为此,他行程两省7县市,走遍了全团所有的连队,采写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新闻稿件

由于采访深入细致,稿件《大山上的守护神》很快又被《空军报》刊用。

近年来,为活跃军营文化生活,他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创作出了为官兵喜闻乐见的歌曲《鸭绿江畔铸军魂》、小品《新兵的上尉助手》、相声《不白活一回》等作品,均被《军营文化天地》刊用,受到了官兵的一致称赞。

4本厚厚的剪报本,一摞彤红的荣誉证书,不仅见证着门建新自学成才的足迹,更展示出他追求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和努力进取的精神风貌。

"倘能生存,我仍要学习",门建新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

记得刚学写新闻报道时,我拿着自己冥思苦想写出来的稿子请师里的新闻干事指导,他看了后说稿子写得太枯燥和笼统。

我没有气馁,将稿子拿了回去反复修改、用心润色后再给他看,他依然不置可否。

在我再三追问下,他说:"稿子文理还通,就是缺少些实在的东西。

"他指着窗外的鱼塘又说:"打个比方吧,尽管塘里鱼不少,但站在岸上是抓不住的,要抓鱼,得脱了鞋下塘。

"   自那以后,我一改往日腿脚不勤的毛病,一有时间就"泡"在连队的官兵中间,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在干什么、想什么、对目前的状况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慢慢地,我发现手里可写的东西多了起来,思路宽了许多,动起笔来也轻松多了,陆陆续续地也有一些小稿件报刊上变成铅字。

尽管只是些小小的豆腐块,但已使我初步体会到如同农夫摘下亲手栽种的果子时的那种愉悦。

回首短短的学习历程,我深深感受到新闻干事那个简单的比方里所蕴含的道理。

跟我一样还在新闻报道这座殿堂的门口徘徊的朋友们,不要怕麻烦,不要怕辛苦,让我们一起脱鞋下塘吧,在那里,许许多多活蹦乱跳的鱼儿正等着我们呢。

总想说声谢谢您      1987年11月?熏门建新带着对军营的向往和憧憬踏入了绿色方阵。

严格的军事训练、火热的军营生活、情同手足的战友之情,时时激发着他的创作热情。

每逢工作、训练之余,门建新就铺开稿纸,让激情流露于笔端。

可由于文化基础不牢,专业知识匮乏,寄出的稿件篇篇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面对战友们的冷嘲热讽,他毫不气馁,自费购买了《新闻知识概论》、《新闻写作学》、《文学创作常识》等十余本工具书刻苦学习。

1996年,已小有名气的门建新调团里担任新闻报道员。

为了胜任本职,在新闻事业上干出一番成绩,他几乎没有休息日,要么一头扎进阅览室博览群书,要么坐在办公室钻研业务到深夜。

他深深感到:要采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就必须做到嘴勤、脚勤,要有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多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官兵中间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为此,他行程两省7县市,走遍了全团所有的连队,采写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新闻稿件

由于采访深入细致,稿件《大山上的守护神》很快又被《空军报》刊用。

近年来,为活跃军营文化生活,他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创作出了为官兵喜闻乐见的歌曲《鸭绿江畔铸军魂》、小品《新兵的上尉助手》、相声《不白活一回》等作品,均被《军营文化天地》刊用,受到了官兵的一致称赞。

4本厚厚的剪报本,一摞彤红的荣誉证书,不仅见证着门建新自学成才的足迹,更展示出他追求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和努力进取的精神风貌。

"倘能生存,我仍要学习",门建新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

记得刚学写新闻报道时,我拿着自己冥思苦想写出来的稿子请师里的新闻干事指导,他看了后说稿子写得太枯燥和笼统。

我没有气馁,将稿子拿了回去反复修改、用心润色后再给他看,他依然不置可否。

在我再三追问下,他说:"稿子文理还通,就是缺少些实在的东西。

"他指着窗外的鱼塘又说:"打个比方吧,尽管塘里鱼不少,但站在岸上是抓不住的,要抓鱼,得脱了鞋下塘。

"   自那以后,我一改往日腿脚不勤的毛病,一有时间就"泡"在连队的官兵中间,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在干什么、想什么、对目前的状况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慢慢地,我发现手里可写的东西多了起来,思路宽了许多,动起笔来也轻松多了,陆陆续续地也有一些小稿件报刊上变成铅字。

尽管只是些小小的豆腐块,但已使我初步体会到如同农夫摘下亲手栽种的果子时的那种愉悦。

回首短短的学习历程,我深深感受到新闻干事那个简单的比方里所蕴含的道理。

跟我一样还在新闻报道这座殿堂的门口徘徊的朋友们,不要怕麻烦,不要怕辛苦,让我们一起脱鞋下塘吧,在那里,许许多多活蹦乱跳的鱼儿正等着我们呢。

我是一名战士报道员,在新闻道路上得益于我亲密无间的"战友"——《新闻爱好者》,总想说声谢谢您。

当兵走的那天,在家乡中学任教的哥哥送给我一套1997年的《新闻爱好者》。

我知道,哥哥是想让我多读多看多学习,充实自己的军营生活,争取早日在军营建功立业。

我所在的连队距驻地县城很远,也很偏僻,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这也给我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来阅读《新闻爱好者》。

闲暇时,我捧着《新闻爱好者》来读,让我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寂寞思乡时,有《新闻爱好者》陪伴着我,它成了我亲密无间的"战友"。

训练之余,我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新闻爱好者》,它每个栏目的特点我都熟记于心。

在《新闻爱好者》的启发下,我开始了"爬格子"的尝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4年的时间里,我在军队和地方报纸上发表稿件130余篇,个人两次因新闻报道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被济南军区和河南省军区表彰为"岗位成材标兵"和"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被6家报刊聘为特约通讯员。

每当回首往事,我都由衷地感到,是《新闻爱好者》杂志使我从一名新闻"门外汉"成长为一名"兵记者"。

谢谢您《新闻爱好者》,我一生的老师,我亲密无间的"战友"。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