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NSICU建立脱机协同模式病房

【关键词】 NSICU建立。

机械通气作为一种呼吸支持疗法,并不能消除呼吸衰竭的病因,当患者自主呼吸能力恢复至适当水平时,应及时撤离呼吸机 [1] ,即脱机。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时,原有慢性呼吸衰竭、呼吸肌疲劳或萎缩的患者易发生脱机困难。长期机械通气(LTV)的患者习惯于被动辅助呼吸,多对机械通气有依赖心理,对脱机有恐惧感,担心脱机后呼吸困难和窒息的发生 [2],患者因对脱机的认识不足,易导致脱机失败或延长脱机时间。医护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需求,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帮助其早日脱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1年7月~2003年7月我科NSICU共收治长期机械通气患者36例,年龄8~69岁,平均年龄40.5 岁,机械通气时间7~215天。NSICU的住院患者中,接受LTV的患者占3%,但住院天数却占总住院天数的25%~35%NSICU中呼吸机、监护仪的收费标准是按小时来计算的,这些LTV患者的医疗费用远远超过了类似患者的费用。出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考虑,我科尝试了一种治疗LTV患者的新方法:建立脱机协同模式病房,制定脱机计划,逐步协助患者脱机。选择了因呼吸衰竭经人工气道应用机械通气意识清楚的患者10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9.2岁,机械通气时间为7~40天,成功脱机7例,脱机失败3例。

1.2 床位。

1.2.1 床单位设置 NSICU中原有床位7张。同大多数接受LTV的外科ICU患者一样,接受LTV的NSICU患者即使是病情好转且稳定时,许多患者仍然留在NSICU直到完全脱机。这些LTV患者严重影响了NSICU床位周转率,这就意味着原来的LTV患者出不去,新的LTV患者进不来的情况。出于对有限资源及病房管理的考虑,科室自1998年起在NSICU隔壁房间新增了2张床位(以下称模式病房),每个床单位的设置与NSICU中的床单位基本一样,主要目的是为病情已经平稳的LTV患者过渡使用,每个患者可留有一名陪人,其护理人员仍为NSICU的护士

1.2.2 医护人员的设置 患者转入模式病房期间,由其主管医生与一名经验丰富的NSICU护士定期讨论LTV患者的需求,制定诊疗计划,以使患者尽快脱机,上级医师定期进行查房,NSICU护理小组每周进行2次护理查房。护士可有目的指导LTV患者家属学习长期卧床患者的基础护理、简单的病情观察及呼吸机的报警指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引导患者家属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清除对呼吸机的依赖心理,争取早日脱机,直至转入普通病房接受康复治疗。

2 协同模式

2.1 协同模式概况 协同模式体现的是将专业知识、技能、经验及对满足患者家属需要的态度相结合的一种护理模式。当患者的特点与护士的能力相匹配时就会产生协同作用 [2] 。这种协同模式的形式是建立在患者家属对科室对模式病房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应该与医护人员一起共同计划、负责、决策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医患双方的潜力。科室建立脱机协同模式病房证明:医护合作有利于对患者的治疗,加强医护合作可降低患者出现不良的结果。转出NSICU的LTV患者家属在这种协同模式中获益非浅。

2.2 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合作宣教 许多调查结果显示,在脱机时所有患者都希望得到更多有关脱机的帮助,希望了解脱机的方法与过程,愿意配合医护人员来进行脱机训练。同时,大多数患者也希望了解脱机目的,了解脱机对自己疾病的影响 [3] 。医护人员要因人而异,加强宣教,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满足其心理需求。要排除他们的紧张情绪,以一个良好平稳的心态去面对脱机试验,克服心理障碍,积极主动的参与脱机试验的实施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共同进行效果评价。

3 人员配置。

3.1 人员组建 模式病房管理人员聘用愿意护理且富有挑战性的护士护理人员能否贯彻协同模式是由管理人员判定的。初级护士的技能尚不够成熟,要着眼于重组护理和利用协同模式来重新确定护理方案 [4] 。1名护士长负责指导、支持和引导全体工作人员,为监护室配置提供创造性方案。1名高级实践护士在工作中提供直接的护理协作。她直接进行护理决策的同时提供护理教育、引导、反馈信息。1名具有护理LTV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引导和实施操作程序。1名护师不直接管床,只要负责帮助、教育、引导见习护士实施协同护理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