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把握课堂动态生成】 把握预设和生成,构建有效课堂

冰心先生曾说过:“预设在左,生成在右,走在课堂的两旁,精心播种,随时开花。

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因为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

要使课堂变得“鲜活与生动”,教师就必须从关注学生的多方面成长,关注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出发,对师生可能的互动方式及其多种组合进行精心预设,把握教学活动的发展和动态生成

一、做好精心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预设得越周密,考虑得越详尽,就越能使教学具有针对性,越能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创设精彩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关注教学内容,而且要特别关注学生课堂上的精神生活,通过预测学情,预想学生认知的可能,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简化头绪,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

如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对《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就精心预设了多种方案。

1.请学生默读课文,发现并提出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的问题有:   (1)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2)为什么说“地球像一叶扁舟”?   (3)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   (4)为什么要用“很小很小”来形容人类的活动范围?   根据学生的问题随机点拨:哪些问题书上没有答案;哪些问题之间有联系;哪些问题需要重点思考。

2.引导学生自主释疑。

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通过阅读课文寻求答案。

组织学生汇报,在随机汇报中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以下几点:   (1)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2)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3)为什么人类不要随意毁坏地球资源。

为帮助学生解答以上问题,点拨引导学生仔细领会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看到的画面。

补充阅读材料《地球上的一天》。

3.从向地球母亲诉说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写话并朗读《地球,我亲爱的母亲!》。

教师只有在预设过程中尽可能地进行多种考虑,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敏锐地捕捉到生成的契机,冷静地分析其中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弹性控制教学环节,重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产生新问题、新思想、新创意。

教师要具有课程开发意识,把“精心预设”看做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为课堂教学中的“即时生成”做好多种准备,为调节教学行为设计多种预案,使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天空。

二、调控过程生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善于倾听,合理引导,及时点拨

学生课堂上对预设问题的回答,有时并不一定与教师估计的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富有教育价值和意义的内容,体验学生的情绪,组织好动态生成中的课堂教学

在探究性学习中,结论不是现成的,学生会有多种思路、多种方法,教师的合理引导点拨,不仅使教师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能够加强师生的情感沟通,使学生在互动中得到多方面的满足。

例如,在《春天的雨点》的教学中,一位学生提出:“我们组有人认为文中‘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声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这句话不只是写达丽玛。

”于是,笔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小组内广泛地交流和讨论。

讨论后各小组都发表了意见:有学生认为是在写达丽玛,她被老师的爱心深深打动,决心改正错误,对所补课程学得非常认真;还有学生认为这是在写老师,老师对工作非常负责,对学生充满爱心,讲得口干舌燥,非常辛苦;还有学生认为表面上在写同学,而实际是在写老师;更有学生认为这是作者的话,是作者看到这样的老师和同学后,觉得要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对师生二人的赞美之情。

实践证明,教师抓住课堂资源、合理引导、及时点拨教学处理方式,其效果远远胜于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结论的效果。

三、开发多元性生成   允许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是语文教学理念的一大进步。

课堂教学中,这种多元解读会引发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位教师在古诗《江雪》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设想原因。

有的学生认为老翁家里穷,以捕鱼为生,天冷也要来钓鱼;有的学生认为老翁是个钓鱼爱好者,所以也就顾不上天冷了;有的学生认为,老翁看到鸟都飞走了,想到没人和自己抢了,可以独享一份清静;有的学生认为老翁可能遇上什么伤心事了;还有的学生提出可能是老翁犯了什么错误,被流放在外,用钓鱼排遣心中的郁闷。

在这样的时机,教师学生阅读柳宗元的生平简介,并问学生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有的学生说:“现在,我知道了这是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写的诗。

”有的学生说:“我感到,诗人是在借这个‘蓑笠翁’表达自己的心情。

”   显而易见,由于教师的鼓励,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多种答案,尽管认识有高下之分,但这些答案都融入了学生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教师在此基础上的引导,体现了价值上的导向作用。

也许学生们的解读不一定符合柳宗元写这首诗的本意,但学生们解读文本的过程是在感悟人生,他们在多元解读中获得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也在评人论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学习方法的熏陶。

动态生成过程体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保持对课堂教学的新鲜感;能让学生增添灵感和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善于发现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李奇志)。

1 次访问